第六百八十一章:三路伐蜀

    第六百八十一章:三路伐蜀 (第2/3页)

    三十六方,必为大统。

    黄巾军的将军可以有无数人。

    但是太平道的方主,只会有三十六人,而且永远只有三十六人。

    “相信诸位都已经得知了汉中传来的消息。”

    许安面对着众人,他并没有拖沓,直接拿起了指挥鞭,将其放在了汉中郡的位置之上。

    “张鲁已经选择了归附,不过这件事暂时没有宣扬出去,现在益州还以为汉中在张鲁的手中。”

    “汉中既然归顺,那么一切作战方略便都要重新推翻重改。”

    许安用指挥鞭轻轻的敲了一下身前的桌子。

    很快两名得道了示意的鹰狼卫缇骑,马上带着一幅同样巨大的堪舆图走到了许安的身侧,堪舆图上的标注截然不同,新的堪舆图被覆盖在了那原先的堪舆图上。

    大帐之中传出了轻微的骚动声和细微的议论声。

    许安手中的指挥鞭向下移动了些许,解释道。

    “自北而入益州,多艰道险阻,关隘要地不计其数。”

    “我军兵强而马壮,而道路狭隘,难以展开,因此我以为,此次进攻益州,可以兵分三路,三路齐进,三路同攻。”

    “第一路军为东路军。”

    许安手中的指挥鞭向着右方移动了些许,放在了阳平关上。

    “东路军自阳平关向南一路进发,走金牛道,取道白水,进军梓潼。”

    许安停顿了一下,看向台下的众人。

    益州之战对于之后的影响极为深重,如今黄巾军之中的重要将校基本都在这个军帐之中。

    除去徐晃之外,吕布、张辽、何曼、张燕、颜良、文丑、周仓、裴元绍、高顺等一众将校也都在其中。

    马超和庞德两员小将,也随着许安一起出征。

    这一次黄巾军出动的将校阵容,比起远比之前洛阳之战的还要豪华数倍。

    “益州军不知汉中已经归附我军之手,必然没有多少防备,我军占据先机,可以攻其不备。”

    “但是,金牛道其地势险要,我军投石车难以展开,若是想要攻克白水,夺取梓潼,必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牺牲大量的军兵,一旦敌人援军抵达,我军必定将会陷入苦战。”

    “东路军,以张燕为主将,张辽、周仓、裴元绍为副,领兵一万两千人,同时统领汉中军。”

    三国时,汉德县为蜀汉领地。、

    诸葛亮以汉德县有“大剑至小剑隘束之路三十里,连山绝险”,于此“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

    又于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成为军事要隘,是为“剑阁”。

    原本的时空之中,姜维曾经在剑阁用几万军队抵挡住了钟会的二十万大军。

    剑阁西有相连的小剑山和大剑山,地形险峻,道小谷深,易守难攻,姜维利用这种有利于防守的地形,在此列营守险。

    钟会前有剑阁雄关,寸步难进,后黄金、乐城、汉城三地要隘,东溯汉水、芒刺在背。

    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

    有诗云: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但是如今的刘备并没有入蜀,剑阁还没有设立,现在入蜀的道路虽然难,但是远远没有到后世的程度。

    只不过虽然如此,但是如今刘焉麾下军兵众多,益州豪强世家连番的抗争失败,也都蛰伏了起来,一旦黄巾军发起进攻,那么刘焉可以迅速抽调大量的军卒北上依托着有利的地势来抵抗黄巾军的进攻,消耗黄巾军的有生力量。

    许安想要攻取益州的,是为了攻取巴蜀之地,获取巴蜀之地的大量土地,还有民众,以为后方。

    昔日战国七雄争霸。

    秦国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而后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有强秦之例在前,虽然现在天下的局势已经改变了很多,关中也不再是如同昔日秦国尚存之时那般富裕。

    经过了王莽篡汉,兵荒马乱之后的关中已经是再不复当年的盛况。

    但是仍然不失为良策。

    如今太平道之中民众众多,人丁兴旺,粮草丰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