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兖徐之役

    第七百一十五章:兖徐之役 (第2/3页)

等人带着刘辩逃出了长安,刘协还因为嘉奖了一番王允和皇甫嵩等人。

    如今汉庭占据、豫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五州之地。

    其州中长官,分别是豫州牧孙坚,兖州刺史曹操,徐州牧陶谦、扬州刺史刘繇、荆州牧刘表。

    扬州刺史刘繇、荆州牧刘表支持刘宠。

    徐州牧陶谦则是支持孙坚。

    兖州刺史曹操保持着中立,并没有在任何的场合上公开站队过。

    刘备掌握着幽州骑军地位也是举足轻重,他和曹操两人一样也是保持着中立,没有接介入三派的纷争。

    王允并没有刺史和州牧一级的地方官员支持,只是在朝廷具备着影响力。

    只不过,王允和刘宠似乎达成了共识,李成也算是王允的心腹,因此得到了一些信息。

    伴随着兖州、徐州、青州越发激烈的战事,有人上表天子,认为如今孙坚作为主帅,应当全力以赴以应对叛军进攻,再身兼豫州牧一职却是有些力不从心,建议重新选拔一人作为豫州牧。

    而在所有备选人之中,呼声最高的,便是盖勋。

    盖勋曾任凉州汉阳郡长史,迁任汉阳太守,后入朝为讨虏校尉,汉灵帝刘宏在世时对盖勋信任有佳,后又命其担任京兆尹,镇守长安。

    汉灵帝无论是对于皇甫嵩还是卢植,向来都是严格无比,但凡事有不顺,责罚即下。

    但是当初征募盖勋入朝作为讨虏校尉时,盖勋多次直言不讳指出了刘宏为政所犯下的过失,两人却是没有发生过争论,反倒是君臣相知,颇为和睦。

    加上盖勋一直以来的行事,无论是董卓乱京之后的举动,还是董卓占据了京城之后的行为,都让盖勋成为豫州牧最优的人选。

    只是现在唯一的变故,就是在于盖勋的身上,盖勋似乎并没有接任豫州牧的意思。

    汉庭的朝堂之上情势错综复杂,三派之间现在没有明争,但是暗斗却是越演愈烈,只是三方现在都保持着相当程度的克制,并没有继续扩大的纠纷。

    而许安传递而来的密信,则是要他在为如今汉庭再添上一把火,将三方之间的纠纷彻底的摆到明面之上,让三方陷入相互的猜忌之中,进而加剧纠纷。

    而最好的办法,便是一场精心密谋的谋杀。

    为了配合他的行动,整个潜伏在汉庭的鹰卫缇骑都可以供他驱策。

    汉庭各地的鹰卫管理人都已经收到了来自于太平道的密令,这些鹰卫的缇骑都收到了消息,只要收到了写着暗号的命令,便会不惜一切代价全力配合。

    不惜一切代价……

    灯火摇曳,李成的脸庞在橘黄色的火光之中忽暗忽明,阴晴不定。

    自鹰狼卫成立以来,在命令之中一共只出现了两次“不惜一切代价。”

    第一次是四州黄巾复起,许攸赶赴青州,指挥四州黄巾军起事,从并州鹰狼卫的总部传来了一封命令。

    命令潜伏在冀州的鹰卫,不惜一切代价,吸引冀州军注意,以掩护许攸通过冀州,进入青州主持四州黄巾军西撤。

    冀州鹰卫因此元气大伤,死伤数百人,但是最后的结果,他们成功的为许攸做出了掩护,没有人发现许攸的踪迹。

    一直到许攸抵达青州之后,汉军才如梦初醒。

    第二次则是援助泰山黄巾军,命令四州留守的鹰卫缇骑全部行动起来,为泰山黄巾军提供情报。

    最后的结果,鹰卫在四州之地残存的据点暴露了大半,死伤惨重,但是却让泰山黄巾军成功转危为安,成功站稳了脚跟。

    这一次命令之上,也出现了这样的字词,让李成的内心更是沉重了几分。

    李成抬起了头,看着案桌上不断跃动着的烛火。

    汉庭和魏庭的战事从初平四年春季一直持续到了秋季,现在已经快要分出了伯仲。

    早在三月之时,青州牧袁谭亲自统领青州兵三万,冀州兵五千,合计三万五千人,挥师南下,与曹操和刘备对峙于平原郡的祝阿城。

    魏军陈兵三万五千人,屯驻于平原郡祝阿城。

    汉军陈兵两万六千人,驻守于祝阿城南二十里。

    而与此同时,也在三月。

    臧霸也领着大军抵达了郓亭以东。

    臧霸领本部兵马一万三千人,青州兵两万人,合计军兵三万三千人。

    而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