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六章:保守派的反击

    第八百二十六章:保守派的反击 (第2/3页)

部清除,这需要多大的能量,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没有人敢保证,自己宗族之中的仆役,或是熟悉的人中,没有绣衣使者的坐探或则是的直指。

    曾经绣衣使者刚设之时人人自危的景象再度出现在汉庭之中。

    但是反对也没有用处。

    主持变法的是太尉刘宠和司徒王允。

    张喜作为司空,实际上只是凑数,没有多少的权柄,他在变法之事上也保持着沉默。

    反对变法的保守派们在朝中的力量远逊于变法派。

    重设绣衣使者之事是天子亲自下诏,各地的州牧也宣布了支持。

    改革最先需要的掌握是军权,而天子现在掌握着足足三万的禁军。

    这三万禁军就是天子的底牌,天子的倚仗。

    而另外掌握着军权的人都是各州的州牧。

    汉庭如今掌握着豫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交州七州之地。

    豫州州牧的职位自孙坚亡故后,便一直空悬没有决定,被刘协掌握在手中。

    荆州牧刘表、扬州牧刘繇都是宗室,刘繇是因为刘宠的举荐成为了扬州牧,他本来就是和刘宠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他们是最为坚定的保皇党。

    变法之事,他们一直都是在站在天子这一方。

    徐州牧陶谦年事已高,去年年末就已经上表请辞想要归乡荣养,但是天子下诏挽留,所以如今还在任上。

    他对于朝堂之上的没有争吵的兴趣,既不支持变法,也不反对变法。

    兖州牧袁术是变法的支持派,北伐之败后,袁术性情大变,不再如同以往那么守礼谦和,倒更像讨董之前的那个袁术了。

    袁术在兖州厉兵秣马,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军事之上,将民政全部交给了别驾吕虔。

    袁氏原本四世三公,声望极高,但是因为袁绍自立为帝,因此声望遭受了不小的打击。

    袁氏主支的重要人物也都被董卓所杀,因此如今的袁氏被袁术掌控着。

    因为这几点原因,袁氏甚至也支持的变法的一方。

    交州牧士燮不在乎什么变法不变法,清仗土地,尽管来交州清仗土地好了。

    交州和其他的州郡可不同,交州整个州绣衣使者的坐探有没有两手之数都不好说,士燮选择随波逐流,不愿意做反抗变法的出头之鸟。

    一般来说做出头之鸟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士燮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也和陶谦一样保持着沉默。

    青州牧曹操也和陶谦还有士燮一样,没有发表自己的任何的意见。

    面对着朝堂的纷争他一直保持着沉默,并且做到颇为决然,直接闭门谢客,所用的理由不是视察军营,就是巡视各郡。

    反正青州世家豪强的说客是见不到他们的州牧。

    于是一个诡异的事情就此出现,朝堂之上众多大臣反对。

    但是掌握着实权的州牧们,有三人鼎立支持,三人保持着沉默,没有一人发表反对的意见。

    为了变法,刘协又起用了很多从司隶逃来的大臣,变法对这些人的利益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侵害,甚至还有利于他们,因此这些大臣就是支持变法的中坚力量。

    刘协亲自下场推行变法,明发诏书,言称国家已经存亡之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

    朝争党论推行变法本来应该是大臣之争,但是皇帝亲自下场实在是有些无奈了。

    历朝历代诸国变法,君主不自己下场就是因为需要考虑很多原因。

    若是君主自己推行变法,在很多时候容易激化矛盾。

    变法必定触及保守派的利益,若是让大臣推行变法,尚且还有缓冲的余地。

    但是若是君主亲自下场,说不得就是针尖对麦芒,造成矛盾的扩大。

    还有变法失败之后,不说身前身后名的问题,威信损失的问题,就是能不能够保全自身都不好说。

    要面对着汹汹的怒火,最坏的情况甚至可能激起叛乱和政变,只怕是很难收场。

    不过现在的情况就是刘协亲自下场推行变法,已经是完全不在乎身前身后名了,也不在乎失败了。

    若不变法,按照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