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出阵!

    第二百二十七章:出阵! (第2/3页)

,皇甫嵩的父亲皇甫节曾任雁门郡太守,皇甫嵩也在雁门跟随其一同出塞。

    皇甫嵩在北地这些部族的耳中亦是如雷贯耳,那汉朝的将军,和皇甫嵩齐名的钱塘候被杀,他们自然也记下了许安,还有黄巾的名字。

    须卜骨都侯心绪不宁,似乎连带着座下的战马也有些不安,不住的打着响鼻,刨动着地上的泥土。

    匈奴人庞大的骑阵因为传令兵的到来,登时一阵人嘶马沸,呼喝声,呵斥声,号角声混杂成了一团。

    片刻之后,一面高大的黑色军旗,便领着五千余名匈奴的胡骑,离开了匈奴人的骑阵,向着南方开赴而去。

    ……

    黄巾军武卒、锐士两营经过了整编,如今两营各有四千余人,但黄巾军的骑兵再汾水之战折损过大。

    先行的骑兵只有六百余人,跟随在许安旁侧的具装甲骑在汾水之战后,只存下了六十多领。

    具装甲骑的折损,在于战马,骑士,盔甲折损,盔甲损坏,能够承担起具装的战马也是极为稀缺,而且黄巾军也缺少精通马术的骑兵。

    所以现在跟随在许安左右的,只剩下了四十余名具装甲骑。

    许安的大纛旗,就伫立在黄巾军行军队列的最中央。

    在一众黄天使者,还有亲卫队,以及具装甲骑的簇拥之下,也缓解了一些许安心中的紧张。

    有吕布、成廉、魏越等骁将作为先锋骑兵的统领,那些徘徊在外侧的匈奴骑兵根本就是不堪一击。

    吕布等人还生擒了不少的匈奴游骑,将其送到了许安的面前。

    在狼卫的缇骑的拷问之下,这些“勇武”的匈奴人只是片刻之后便竹筒倒豆子一般,将自己知道的所有事情全部都说了出来。

    相互印证后,许安也得知了南匈奴部这次出兵竟然有将近三万的骑兵。

    而且领兵的人,正是须卜骨都侯。

    许安对这个人倒是有些印象,他原来翻看三国历史的时候,对于并州的历史有些上心。

    所以也知道,在东汉末年的并州,自并州刺史张懿被杀后,除了郭泰、张燕控制的地区以外,还有上郡一部分以外,并州其余地区实际上都是被匈奴人所控制。

    南匈奴部在攻占并州后,在内部爆发叛乱杀死了当时已经被架空的羌渠单于,拥立了须卜骨都侯为新任单于。

    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人物又有几个是好相与的。

    虽说没有明说是须卜骨都侯发起的叛乱,但其余的匈奴部众都拥立须卜骨都侯其人为单于。

    匈奴内部的叛乱应该也多半是有他在幕后作为推手。

    南匈奴部如此巧合的能抓住机会,在於夫罗南下时,马上架空住羌渠单于,同时两路并进,还能一举攻破并州。

    说是没有人统领,岂不是说笑,所以许安有理由相信,须卜骨都侯应该就是南匈奴政变幕后最大的推手。

    这也证明此人无论是权谋、心机亦或是军略上,都有着不俗的造诣。

    面对这样的的敌人,而且黄巾军从来没有和匈奴人作战,许安也不知道匈奴人的战法,所以许安此时的心中,还是有一些忐忑。

    不过也只是有一些忐忑而已,毕竟在汉军已经广泛使用铁制兵刃,甲胄之时。

    这些草原上的匈奴人,手中的兵刃只有一些贵族,还有精锐才能拥有少数的铁器,其余的人多半只有青铜器,甚至还有人还拿着劣质的石制武器。

    身上的能穿戴的护具,也只有那些贵族,还有头人能穿戴铁制的甲胄,至于其他人,则只有裘皮作为铠甲。

    反观许安麾下的黄巾军,武卒营大半都装备着塔盾,手中握持的也是汉军武库中锋利的长戟。

    锐士营在整编之后,许安也将其分配了一部分的盾牌,一般来说一什中,有两人手持塔盾。

    身上穿着也是汉军武库中良好的革甲,无论是黄巾军武卒营的铁甲,还是锐士营的革甲也难以被匈奴人手中的骑弓,软弓,那些箭簇给射穿。

    只有没有防护的部位,匈奴人的弓箭才会有一些威胁。

    而有着高大的塔盾作为防护,握持着强弓硬弩的远程军卒作为策应,基本上黄巾军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