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相见欢 第八十三章 却道中庸好为官

    第二卷 相见欢 第八十三章 却道中庸好为官 (第3/3页)

当朝大司马便是家严,家兄王宇,也曾在我面前提起过杨功曹的名姓。”

    杨熙大惊失色,这王获竟是大司马王巨君的儿子,好友王宇的弟弟!

    想起那位与自己有一面之缘的大司马王巨君,杨熙仍然忍不住心折于他的气度、才学和智慧,未想到他身为大司马,录尚书事,他的儿子竟然只在尚书府作一名吏员!

    不论是那仍在太学读书的王宇,还是这胸有城壑的王获,这兄弟二人出自名门,却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从生员、吏员做起,实在让杨熙对心生钦佩,更是对那王巨君敬畏有加。

    在这多事之秋,朝堂上谁人不提携自己的子侄,扩大自己的势力?王巨君出身外戚,却能有如此家风,更显出其卓尔不群的风骨,“再世圣人”的称呼果然不虚。

    二人有了这层关系,谈笑更见亲厚。这王获家学渊源,又熟谙官场规矩,随口指点,杨熙都觉如沐春风、受益良多。

    说话间马车已至霸陵县内,杨熙曾经随着先生泛舟灞河,也曾远远看过县内景致,端的是良田千顷,阡陌交通,不愧是关中膏腴之地。但如今从陆路看来,却又有不同,能看见数个闾里远近高低,田间农人劳作不休,一派繁忙景象。

    杨熙初时觉得圣上赐下这官职低微,内心还有些轻视,此刻见到这即将任职的县里城郭,仍是不免心潮澎湃。

    须臾二人顺着县城小路来到城内,城墙皆是土夯而成,比那长安城自是寒酸不少,但城内也能见那宅院鳞次栉比,雕梁画栋有之,一庭一院者有之,人声鼎沸,炊烟袅袅,也是一派繁荣景象。

    这霸陵县是因那孝文皇帝的陵墓所建陵邑而成,当年迁来不少官宦豪富之家,有些富家弟子无所事事,都在街上走马斗鸡,学那游侠气派,又有那讨生活的黎民百姓,往来奔走,不一而足,见到有马车行来,都是纷纷避让。

    那京兆府便是霸陵县城中最为气派的建筑,从外到里分为三进,门口有两座矮矮阙楼,一道石阶渐次升高,通往府衙内部。

    杨、王二人下了马车,一同踏上石阶,向内走去。

    杨熙看着那京兆府门口的立柱之上,悬挂着一个瓦罐,上面落满了灰尘,不由得奇道:“这就是缿筒吗?”

    所谓缿筒,是孝昭皇帝时候京兆尹赵广汉发明的一种器具,挂在官衙门前,无论吏民,若知作奸犯科,以及冤情等事,皆可匿名投书,上报官府,对地方治理很有用处。

    王获点点头,道:“看这缿筒模样,应该是好多年没有用到过了。现在官府的门槛越来越高,做官者都只为自己着想,谁还去管那民间疾苦?”

    杨熙看着京兆府大门和那门前长长台阶,笑道:“这京兆府的门槛也真是够高的,什么时候能矮一些才好。”

    杨熙话音刚落,突然从后传来一声冷哼,一个闷雷也似的声音响起:“就算将这官府大门拆了去,又有几个百姓愿意走进去?这些当官的,不去鱼肉乡里、压榨黎民,就已经算个大大的好官了,谁还指望他们为民做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