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出岔子(求订阅,求收藏)

    第124章,出岔子(求订阅,求收藏) (第1/3页)

    这名考生因为平日里成绩并不是最顶尖的,加上身边人都是清一色的劝他慎重、慎重又慎重。

    后来被说着说着他自己都有点怀疑和不信任的意思。

    最终非但没敢填清北,连人大、华东五校同级别的都没敢填了。最后填了潇湘的最好大学,那时这所学校全国排名大致在26名。

    后来分数出来了,这名考生的成绩是689分,省前20名以内。全校第二名是683分,660以上的7人,650至659的11人。

    再后来录取结果出来了:该校两个华清,一个北大,都只高出录取分数线几分。

    华清的661,北大663分;沪市交大最高分679分,最低分642分;复旦最高分683,浙大676。

    可他一个689的没上其中任意一所,真的是无限遗憾。

    也正因如此,后来他的事迹被老师们一代一代传了下来,成为遗憾的同时,却也没对后来者有多大帮助。

    平日里成绩不拔尖的碰到估分过高,不敢填的还是不敢填。

    当时出现这么一个现象:

    成绩好的一般谨慎,目标是全国十大就知足了;成绩次一点的更加谨慎,只求有个一本读。而更差的那就天马行空了,填清北的一大把…

    所以估分志愿下,基本过独木桥的都是真的英雄,很少出现有水分的现象。

    在邵市一中的教室里,看着黑板上密密麻麻的高考答案。

    林义坐在人群里头,也是和大家一样,不断抬头低头抬头核对自己的分数。

    旁边的邹艳霞全程一直抿着嘴,一言不发。李伊莱目光淡淡,心里素质不错,但也不说话。

    米珈是最放松的,核对答案也是最惬意的。她就静坐在座位上,左手支撑着脑袋,一直盯着黑板不动,只是隔一会儿才在白纸上写一个数字。

    比如语文,前面一连串小数字,最后的大数字是135分…

    武荣一直是紧绷的,面红耳赤,和范会兰一样,错一个题,就在那花样责怪自己:当时本来都这样了的,为什么要改。到后来眼泪都撑不住了…

    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