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进宫(二)

    第五十八章 进宫(二) (第1/3页)

李鸿基和宋献策最近没少谈这方面的问题,他侃侃谈道:”现在征派赋税的依据是黄册,黄册上记载了全国的人口户数,及土地占有状况。在建国之初,黄册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后来,里长和书算在填报黄册时对农民进行敲诈勒索。他们还受豪强地主的贿赂,把地主的田地假托在他人名下,从而偷漏赋税,这叫诡寄,或者把地主应负担的赋税分摊给贫穷小户,叫飞洒。或为地主虚报死亡,陷瞒丁口。种种弊端,难以尽述。他们还利用手中的权力,把本身应缴的钱粮暗中派在别户之内。自已完全免去负担。洪武二十四年,黄册上的全国田总面各是八百八十万四千六百二十三顷。而至弘治十五年。典册上的土地只剩下四百二十九万二千三百一十顷。而弘治十五年全国的田赋从总收入从洪武二十四年的二千九百四十二万余石提高到二千九百六十七万余石。增加了二十五万多石。这说明,尽管征收的赋税越来越多,而实际负担赋税的越来越少。现在,黄册只是名义上国家赋税的依据,但每一个州县,自己还有自己的收税帐册,叫白册。他们和权贵勾结一起,上下其手,欺压百姓,欺骗国家。导致国家税收越来越少,百姓越来越苦。国家现在有灾没法救,军饷没法解决。臣虽能通过种种办法筹集些金钱,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的问题,必须解决土地问题。也就是必须清查田亩。“

    李鸿基说到这,崇祯点头说道:“清查土地的事毕自严也曾说过,只是,当时许多人反对,朕也只好做罢。“

    李鸿基说道:“皇上,现在清查土地,反对的或许只是一些大户,可是,现在不清查土地,将来反对的就是千万百姓了。臣在陕西,亲眼看到大灾中,百姓饿死的不计其数。而下面的官吏却还催逼税款。而这些税并没有入到户部,绝大部分入到他们自己手中了。

    这种情况,再不马上变革,国家就会被这些蛀虫蛀空了。将来一旦激起民变,打起仗来,国家一无钱粮,二无精兵,如何能阻挡这种危机,何况还有女真在辽东虎视眈眈。皇上,清查田亩是迫在眉睫的事。“

    崇祯越听越心惊,能象李鸿基这样真实的反应出下面情况还是头一次。尤其激起民变的话,让崇祯更是害怕。他以前真没想到事实已经严重到这种程度了。他想了想,下定决定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