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风波恶(三)

    第六十七章 风波恶(三) (第1/3页)

崇祯平静了半天,才恢复常态。半响,他对李鸿基说道:“这件事放在以后再说。”

    见崇祯说以后再说此事,黄道周马上说道:“皇上圣明,,现在是审李鸿基侮辱圣贤,殴打同僚等罪行。”

    “不错,光侮辱圣贤一件事,李鸿基就该处死了。”田弘遇忙说道。

    田弘遇说完,一些官员连声附和。

    李鸿基脑海中忽想起宋献策的嘱咐来。宋献策让他承认是失言之罪。是无心之失。但是,看这些人来势汹汹,纵然是无心之失,他们也不会放过自己。他们这些人最在意的恐怕是开科技学堂,触犯了一些人的利益。

    李鸿基的脑海中又想到书院中景象,一群活泼的孩子们,被束服了天性从小坐在课桌旁,摇头晃脑地跟着学生念四书五经。研究茴字有几种写法。

    白首穷经,寻章摘句。没有几个人关心世事,没有人想办法改变现状。

    这帮读书人,只知死背四书五经,只知中举中进士,好学而优则仕。却是问军事,军事不知,问农事,五谷不分,问钱粮,他们嫌是小人所为,问利国利民的政策,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李鸿基知道,中国号称有五千年文化,从周到现在也有二千多年了,这期间,儒学思想一直占着统治地位,另还有一些道家,佛家的思想融汇在里面。

    这种思想对中国的发展,统一,起到过不可磨灭的作用。

    人是不可以没有思想的,他想起二十世纪的时候,那时候真是一个没有思想体系支撑的真空时代,儒家的思想在清末本就被冲击得体无完肤,到***建国后,更是批得一钱不值,可那时***给大家找个思想,马列主义思想。后来呢,***一死,人人都去追求金钱去了。

    可金钱代替不了思想,得到金钱后会空虚,得不到会怨谤。

    思想空虚,没有道德观,没有对神灵的任何恐惧。中国人觉得任何有利于自己的手段都是正确的。

    当时有一个很有名的电视片子,叫大宅门。那里面的二奶奶,为了自己家的利益,贿赂掌权太监时,竟然送他二个年轻女子。

    可大家对二奶奶都佩服得不得了。

    这就是一个明证。中国已经没有了是非关,没有了善恶观,中国人只有利益观。

    所以,一个人走到大街上如果被抢了,能得到大家帮助的可能达不到百分之一。

    所以,没有思想是极其可怕的事。

    李鸿基想到明朝的思想体系,他为什么会被满清所灭。除了政治上的腐败,思想的的极度僵化也是关键。

    所有的思想都是为专制主义的高度极权来服务的。儒学更是这样。专制主义的高度极权本是君主制的特色,对这一制度有浓厚感情的是整个受利益的地主集团。

    这一整个集团为着自己的利益,使人民越来越没有任何权力,到最后甚至没有听、说、想的权力。孔子说,民可使也,不可由也,正是这一思想的严重体现。

    而专制制度的制度,当遇到一个明主时,国家就可高度发展,因为可倾全国之力干所有的事,没有制肘。可是,当遇到一个昏君时,就会可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什么荒唐的事情都会出现。就象魏忠贤能当上九千岁,满朝文武拜他为干爹,干爷的事,在当时就是最正常的事。

    专制制度高度极权的后果,不但国家受损,就连当初为自身利益而全力推行这一制度的整个地主阶级也不可免地成为牺牲品。

    许多功臣能将被杀就是这个道理。就象袁崇焕后来被杀,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