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赵率教之死(三)

    第九十八章 赵率教之死(三) (第1/3页)

    第九十八章 赵率教之死(三)

    有人高声喊道;“满桂公报私仇,我们一定要杀了他为将军报仇!”

    “请督师上奏皇上,让皇上杀了满桂!”

    还有人高呼道:“不杀满桂,我们绝不答应!我们回辽东去,再不管北京是死是活。”

    几千人一起高呼,声震天地。李鸿基十分担心,以现在这些辽东兵的情绪,如果不给他们个交待,就别想让这些人再杀敌了!

    袁崇焕轻轻把手往下一压,几千人顿时静默无声。大家都一齐看着袁崇焕。等着他说决定的一句话。

    袁崇焕虎目含泪,他默默走到赵率教和尸体旁,李鸿基还以为他要拜赵率教,没想到,袁崇焕把赵率教抱起来,他扶着赵率教立在自己身边, 赵率教人虽死,但双目圆睁,临死持刀欲杀敌的姿势还不变,袁崇焕这一扶起,宛如赵率教复活了一样。众辽东将士更是抑制不住。一起哭着拜倒。

    袁崇焕大声说道;“各位兄弟,赵率教将军带领大家在辽东征战多年,为保住辽东这片土地,他多次不顾生死,奋勇杀敌。在宁锦大战中,他坚守锦州,和十万女真兵血战多日,才保住锦州这座通往关内的咽喉。这次金兵偷袭关内,赵率教将军从山海关率兵勤王,只一昼夜就赶到了三屯营。与敌浴血奋战,身负重伤,险些丧命。今天,听说满桂将军遇险,他又主动请战,奔赴战场,赵率教将军从不计个人生死,不顾个人安危,不顾个人荣辱,这样的人才是真英雄,真男子,大丈夫!”袁崇焕说到这,目视大家说道;“大家请仔细看看赵将军,他临死还紧握着刀,至死,他的姿势都没变。”

    袁崇焕说到这,这些辽东兵看着赵率教,一齐痛哭。

    袁崇焕也泪流满面,他大声叫道:“大家不要哭,我想问大家一件事。”

    辽东兵强忍悲痛擦干了泪水。袁崇焕问道:“大家都知道,满桂和赵率教不和,满桂还曾经大骂过赵率教,为什么在满桂危急的时刻,赵率教却主动请求去救满桂?”

    袁崇焕说到这,下面乱哄哄一片,有说赵率教大人不计小人过的,有说赵率教如引待满桂,而满桂却恩将仇报的。

    李鸿基在下面大声说道:“因为赵将军是大明人,而满桂将军也是大明人!”

    袁崇焕朝李鸿基点了点头,他大声说道;“李大人的话正是我要说的,因为我们国家正遭受大金国的入侵,京城危在旦夕,国家危在旦夕!大敌当初,赵将军不计个人恩怨主动请战,他临行前就对我说,督师,我和满桂之间的恩怨是个人的恩怨,就好比兄弟打架一样,但现在强盗就要攻进我们的家了,我们的父母妻儿就要遭受大难,我们只能先赶走强盗。强盗不除,我们内部先打起来了,那谁来管我们的父母,谁来管我们的妻儿?谁来管我们祖宗留 的大好河山?你们看看赵将军,他临死还持刀杀敌,他难道希望大家为了他而自相残杀?”

    袁崇焕一句比一句声音高,到最后,他声音激昂,如同天雷阵阵。他悲壮的神情,激昂的话语,使许多辽东兵近于疯狂的情绪顿时冷却下来。

    祖大寿和孙祖寿一齐劝说道:“各位将士,赵将军的事,督师会上奏皇上,等我们杀退女真兵们,皇上和督师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待,可是,现在我们自相残杀,不是让亲者痛仇者快,白白把天下让给女真人吗?”

    辽东兵在大家的劝说在,许多人渐渐安静下来。但是,赵率教的那个高个子亲兵突然攘臂大叫道:“我们现在不请求皇上处置满桂,等女真兵退了,皇上顾着满桂是员勇将,而赵将军却死了,他绝不会给赵将军报仇。我们赵将军不是白死了吗?袁督师,难道赵将军死了,你就不管他了吗?”

    这高个子的话再次引起轩然大波,辽军中出现了嗡嗡声,有人甚至开始低声埋怨袁崇焕不给赵率教做主。

    形势急转直下,因矛头直指袁崇焕,祖大寿和孙祖寿连忙上前喝斥,但两人的喝斥明显不能压服大家。

    李鸿基分开众人,走到高个子亲兵的身边,他拍了拍他的肩膀,亲切的说道:“我赞成这个兄弟人意见,赵将军不能白死!”

    袁崇焕,祖大寿,孙祖寿三人眼睛都瞪圆了,三人互相对视着,孙祖寿按捺不住,厉声喝道:“李鸿基,你到底什么意思?”

    李鸿基跃上一个高石大,大声朝辽东兵说道:“保位兄弟,我看我们应该马上联名写信给皇上,让他杀了满桂。他要不杀,我们就撤兵。”

    李鸿基话刚落,祖大寿破口大骂:“李鸿基,你他妈的疯了,你竟然挑动大家自相残杀。”

    孙祖寿上前一步,手按宝柄,他狠狠地盯着李鸿基,希望他知难而退。可是,他拔剑也好,瞪眼珠子也好,李鸿基如同没见着。孙祖寿转头看袁崇焕,只要袁一示意,他就能一剑结果了李鸿基。

    袁崇焕做了个制止的手势。李鸿基的话代表了许多辽东的心愿,他不能对他用强。

    李鸿基把袁崇焕等的表情都看在眼中,他慨慷说道;“不过大家联名写信前,应该做好准备。第一,皇上同决我们的意见,杀了满桂。第二,他不同意我们的意见,这两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

    他说完这句话,辽东兵都有了思索的表情。

    祖大寿和孙祖寿都有些气急败坏了,李鸿基这小子不但鼓动大家自相残杀,还给大家出谋划策。”

    袁崇焕却眼睛一亮,慢慢点了点头。

    李鸿基大声说道:“第一,皇上同意杀满桂,替赵将军报仇,这时,德胜门的大同兵必然如我们一样情绪激动,他们也有可能联名救满桂。如果皇上不听他们的,执意杀满桂。那么,德胜门一带的五千兵有可能立即人心涣散,土崩瓦解。女真兵极可能从德胜门攻进北京城,城里的百姓有可能组织巷战,但估计巷战不能阻止住女真兵,灾难是免不了了。更严重的是,如果我们救援不及时,皇上和大臣们就会马上落入女真兵的手中,那么,靖康惨变就在眼前了。”

    李鸿基说到这,许多辽东兵的脸上现出犹豫害怕的表情。

    李鸿基看在眼里,接着说道;“第二,皇上不同意我们的意见,我们若打退堂鼓,那就是对不起赵将军,既然联名写信,就该有个眉目,我们不如撤离这里,我们一走,剩下的几千人也势单力溥,等于把广渠门一带交给女真人,等女真兵长驱直入后,皇上一定会后悔不听我们请求。不过他后悔也晚了,他也许会被杀,也许会被擒。他说什么也没用了。至于城里的几十万百姓,估计会让女真人赶回辽东去,听说汉人去辽东,都作奴隶。许多人会惨死在女真人手中。不过这和我们没有关系,反正这些人我们也不太认识。”

    李鸿基这一通假设,让所有人都胆寒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