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陷害

    第一百零一章 陷害 (第1/3页)

    第一百零一章 陷害

    曹化淳一走,崇祯想到,万一李鸿基真的有不臣之心,等曹化淳回来,乱兵可能就进城了。他马上传旨,封闭九门,京中所有兵马马上上城守卫。

    崇祯的圣旨马上传达下去,于是,刚才还处在节日般快乐中的京城突然又如临大敌。京中百姓无法承受这巨大的反差,一个个惊惶失措,有许多人在大街上奔走打探消息。询问是不是女真兵又回来了。有消息灵通的告诉左邻右舍,说李鸿基叛乱了。

    这一下所有人都惊呆了,有的都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这前两天还是大英雄,怎么这一下子就变叛乱了。

    城里的官员家更乱成一团,因为满朝文武没一个回来呢。大家谁也得不到确信消息,只听说李鸿基造反了,各位官员家马上互相打听,不知是谁说李鸿基可能劫持了满朝文武。

    这话一传出来,官员家都号啕一片。

    官员家一哭,这百姓可就更慌了,整个京城如陷入末日一样。许多人想起了安史之乱,黄巢之乱,惨啊,怎么就种事突然就发生了。

    崇祯在乾清宫更是忧心如焚,在乾清宫乱转。每隔几分钟,他都会派人出去打探一次消息。

    可是,每回回来,都没有准信。

    这样焦熬了半个时辰左右,崇祯眼睛都熬蓝了。

    猛听乾清宫外小太监们大声通报:“曹化淳求见。“崇祯这心马上提到了噪子眼。也不管什么皇上仪态了,平时走路讲个龙行虎步,今个直接就从乾清宫内冲出来了。曹化淳进躬身进宫呢,猛见一黑影冲进来,差点把他撞飞出去。一抬头,见是崇祯冲进来了。他立即崇祯这是急晕了,李鸿基和辽东军一起叛乱,比女真人攻城都可怕啊。

    曹化淳忙喜气洋洋的大叫:“皇上,李鸿基已经让所有兵丁退守通州。现在,他正祖大寿以及文武官员正站在得胜门外,等着进城见皇上。”

    “所有兵丁都退守通州了……“崇祯听到这个消息,紧张万分的他如泄气的皮球一样瘫软了,亏得曹化淳扶住他,要不是,他都能把头摔破了。这时他才发现,他穿着的厚厚的吉礼服已经变得湿湿的了。原来李鸿基并没有造反啊。祖宗保佑!可是,李鸿基也实在可恶,竟然公然为袁崇焕嚷冤,还全军挂条幅。这分明是让他好看啊。怎么着,朕给了你军权,你就这样对朕啊。

    他越想越气,厉声喝道:“ “打开城门,让他们都进来吧。朕非当面问问他不可。”

    曹化淳左右看了看,低声说道:“皇上,李鸿基现在还忠 奸莫辩,依奴才看,还是只开一个得胜门,等李鸿基和官员们进城后马上关上。以防通州之兵。”

    崇祯刚才还真没想那么多,经曹化淳这一说,他心里一颤。不错,上次李鸿基和祖大寿假装逃跑,然后偷袭皇太极。李鸿基能如此巧妙地偷袭皇太极,焉知他不会假退通州,然后突然袭击京城。

    他朝曹化淳点点头,还是自己的家奴好啊,就是贴心,什么事都为自己着想。

    他朝曹化淳说道:“好吧,就这么办。”

    李鸿基和祖大寿,以及众官员进了皇宫。崇祯这时已经驾坐皇极殿了。

    李鸿基随众人参拜崇祯。刚行完礼,高捷大踏步站出来,他大声朝崇祯奏禀道:“皇上,李鸿基本是一个粗鄙商人,是皇上施天高地厚之恩,破格提拔。想使他进位内阁,他本该感恩戴德,忠心为国。没想到他却利用手中的兵权来要挟皇上。还想借袁崇焕的事煽动辽东兵逼宫,谋朝篡位。要不是皇上当机立断,关了城门,李鸿基早就率军攻进城来了。皇上,李鸿基十恶不赦。应该把李鸿基推出午门,斩首示众。”

    高捷一说完,像演戏剧早排练好一样,马上有七八个一起附议。

    祖大寿这时上前一大步,朝崇祯抱拳,大声说道:“皇上,所有这些都有我的主意,李大人事先并不知情。李大人本来只想扶灵回京,是我想借这个机会让大家知道我们三军上下,都希望皇上释放袁督师。让写冤字条幅的是我,让大家联合签名的也是我。我还怕李大人阻止我,直到百官迎接,才让人把条幅打出来。我只想请求皇上放袁督师,根本没想逼宫,更谈不上谋朝篡位……”

    祖大寿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挺身而出,担当此事,让李鸿基大生好感 。哪知祖大寿的话还没完

    高捷回头说道:“祖大寿,到了现在,你还为李鸿基开脱。你可知道,李鸿基本就是陕西巨盗。他来北京,制火枪,早就想造反了。这一次,他是利用你们想救袁崇焕的心理,想煽动军变,他心机深沉,居心叵测。你还蒙在鼓里。”

    祖大寿一皱眉头,满脸不屑,心说李大人这段时间一直和我们在一起,要不是李大人英明果断,智谋过人,怎么可能杀退女真兵。大敌当前时你们这帮乌龟王八蛋脖子一缩,谁也不往前冲,等敌人都退走了,就疯狗一样害人。他把手一摊,厉声说道;“证据!”

    高捷没料到祖大寿眼睛一瞪,胖乎乎的人这么凶悍,他有些心慌,回头瞧了温体仁一眼,温平静的朝他点了点头。高捷稳了稳神,已经做好了那么多准备。这等着今天这一着呢。现在不出手,以后这朝中还都是李鸿基的天下了。想到这,他朝崇祯躬身说道:“皇上,米脂县令边大绶就在京城,他可证明,李鸿基就是上次在陕西米脂造反作乱的巨盗。他来京城本就想犯上作乱。”

    臣盗?李鸿基是巨盗?,一个米脂的巨盗来北京那能干什么啊,杀人,放火,行刺皇上……许多人马上浮想联翩。

    韩僙瞧了温体仁一眼,心说边大绶身为县令,没有公文,竟然擅离米脂来京了。从时间上来看,边大绶一定在女真人围城之前就来京了。到现在他们才把此事揪出来,真是用心险恶之极。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难道李鸿基真的是陕西巨盗?果真如此,那至使李鸿基这一次根本没有逼宫的意图,也会被皇上认为是有这个意图了。

    所有人都注视着李鸿基,崇祯的怀疑神色越来越浓。

    李鸿基似乎并不惊慌,他平静的对崇祯说道:“皇上,首先,我声明,高捷说我煽动辽东军逼宫,谋朝篡位,是毫无根据的诬陷。若我真想谋朝篡位,就会突然发难,还会写什么条幅闹得满城风雨?还会兵退通州,自己和各位大人单独进宫?我既然心机深沉,居心叵测,何不等进了城再突然发难,或把满朝文武全部扣押,何必等到现在让高大人指证我?”

    高捷冷笑说道:“你虽处心积虑,却百密一疏,没料到皇上如此英明,关闭了九门,你的计策没法得逞,才不得不跟我们进宫。”

    高捷说完,高呼一声,“皇上英明。”

    高捷把崇祯抬出来,用意是让李鸿基不好再说话。连皇上都关闭九门来防着你了,你还有什么话说。

    李鸿基还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他马上说道:“不错,皇上英明无比,一关闭九门就能判断谣言的真假。若我果然心存不轨,绝不会和各位大人进城。若我坦荡无私,就会随各位大人进宫说清真相。”

    他说完这些,朝崇祯一拱手说道:“皇上英明,”

    高捷和李鸿基都大叫皇上英明,英明的崇祯皇上举棋不定了。

    本来,他一开始已经有八分信了高捷的话,但李鸿基一开口,他又觉得李鸿基的话很有道理,若李鸿基想造反,何不等进城后再突然出手,那样形势就会在他掌控之中了。

    现在朝中两派各说各的理,崇祯又拿不定主意,黄道周可看出来这是个好机会了。此时不把李鸿基踏上一万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世,更待何时啊。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他快步走出来,因出来的太急,险些摔个大跟头,他不等站稳,大声说道:“皇上……皇上,既然米脂县令边大绶就在京中,何不召他进宫,说清一切,若李鸿基就是米脂巨盗。那他来京,就一定有所图。逼宫造反,是早在他计划中的事。”

    崇祯注目着李鸿基,:“鸿基,你可愿同边大绶对质。”

    李鸿基十分轻松地微笑道:“既然边老爷来了,就请他进宫,是非黑白,一辩就知。

    李鸿基的镇定让满朝文武又搞不清楚情况了,难道李鸿基并不是陕西巨盗,所以他并不怕边大绶指证他,还是李鸿基想抵赖到底。

    崇祯这时宣边大绶进见。 他刚宣完旨,边大绶就进来了。原来边大绶早在外面等着了。

    边大绶一进皇极殿,就指证李鸿基是和刘宗敏一伙的陕西巨盗。上次大闹陕西米脂,引得几万兵马追捕的正是他们这伙盗匪。

    边大绶说得有鼻子有眼,当时米脂县刘宗敏作乱的事,满朝文武都听过一些,所以,许多人都相信了边大绶的话。崇祯又十分警惕地看着李鸿基,曹化淳这时悄悄指使一些东厂高手,布在李鸿基的身后,防他突然暴起作乱。

    韩文和钱龙锡本来都很照顾李鸿基,但这次,谁也不敢再替李鸿基说话了。他们默默的看着李鸿基。心中暗叫可惜,

    李鸿基平静地扫视一下皇极殿众位大臣,又看了看崇祯,微笑说道:“边老爷,除你之外,还有人能证明我是陕西巨盗吗?要知道,咱们都是陕西人,要是你和我有个人恩怨,你可是公报私仇。”

    边大绶得意洋洋地说道:“谁说只我能指证你,田国舅也能指证你,他在交换人质人见过你和刘宗敏。”

    李鸿基就等他这句话呢。他突然大声问边大绶:“边老爷,田国舅到米脂去做什么?”

    “是……游玩。“边大绶反应也很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