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鬼村迷影(一)

    第二章 鬼村迷影(一) (第2/3页)

让我有一种奇奇怪怪的感觉。”叶添一边走一边抱怨道。

    转过村路的一处拐角时,子信忽然眼前一亮,忙向叶添指道:“快看,那一间院子里好像有人。”但当下转念又想,偌大的村庄里就住着一户人家,反而觉得更不对劲。但无论如何,都得前去瞧个明白,一来二人早已饥肠辘辘,二来也可以打听到一些消息。

    叶添顺手瞧去,见前方路边的一座庭院里果真有人影走动,不禁喜出望外。当即没有任何犹豫,便先一步往那院子去了。

    ……

    话说那间院落虽大,却仅有一间正房,因而屋前的空地显得格外宽敞。子信与叶添走近后,才见院里那人竟是一年过半百的老妪,正在埋头清扫着地上的落叶。此间不时有阵阵风起,空气中夹杂着焦土一般枯燥的气息,让人嗤之以鼻。

    叶添见那老妪兀自扫着院子,仿佛丝毫没有注意到有人前来。他回头望了望子信,两人都觉得有些诧异。

    “阿婆,我二人路过此地,不知可否进来讨碗水喝?”叶添颇为礼貌地开口问道。

    那老妪这才反应过来,忙将手中扫帚放下,用一口浑重而沧桑的口音回道:“好,好说……年轻人,快进院子里一坐吧。”

    子信与叶添俱是一怔,又互相望了一眼。他二人此刻已在院内,因而听起来倒有几分不明就里了。

    叶添客气地道:“如此便恕我二人打扰了。”说罢,便在院里的一张石桌前坐了下来。子信心下好奇,双眼一直在四处张望着,如同一只搜寻猎物的飞鹰,对任何一个角落都不愿放过。

    那老妪走进屋内,取出了两只小碗和一壶沏好的茶。叶添见她步履蹒跚,行动甚是不便,忙上前说道:“阿婆,给我来端吧。”就在抬头的一刹那,他才发现眼前这老妪双眼无神,似有失明之相。

    “阿婆,你的眼睛……”叶添轻轻将茶水放在了石桌之上,关切地问道。

    那老妪闻言一笑,不以为意地说道:“好些年了,这人一老啊,身子骨就变得不利索起来,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痛的。到头来也都习惯了。”

    叶添叹了口气,颇有几分怜悯之情,于是从腰包里取出了一些银两,说道:“阿婆,你看这样行不。我们这儿有些琐碎银子,可否拿些吃的给我们?”

    老妇人缓缓说道:“两位公子不必如此客气,我一个瞎老婆子,要这些银两也使不上用处的。既是要些吃食,就还请稍等片刻。”说罢便又转身进了屋去。过了好一会儿,才端来几碟才热好的馒头和烙饼放在桌上。

    子信摘下斗笠,拿起一块热腾腾的烙饼,一边吃一边好奇地问道:“阿婆,这儿就你一个人住吗?”

    那老妪悠悠地道:“是啊,整个村子里都没什么人了。这半个月来,你们还是第一拨到这里的呢。”说完,又重新拾起扫帚,在院子里扫了起来。

    子信眉梢一扬,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又问道:“那这村里的人,他们都到哪儿去了?”

    “走了,都走了。”老妇人叹了口气,话音中透露着几分苍凉,“一些上了年纪的,去了东边的云间集;还有些像你们一样的年轻人,就走得更远了。只有我一个瞎老婆子,哪也去不了,只好留了下来。”

    “为什么?”叶添也深感纳闷,忙脱口问道。

    那老妪又停了下来,语重心长地说:“背井离乡,当然是为了谋求生路了。你们从外地来,不知道这儿的民风。十多年前因为连年大旱,田里没了收成,这一带偏又有许多打家劫舍的强人,官府又隔得远。老百姓留在这儿没了活路,也只能到别处去了。”

    叶添猛地拍了拍桌面,说道:“岂有此理,云州治下竟还有这种地方?”

    “云州?”老妇人摇了摇头,纠正道,“年轻人你弄错了,这儿不是云州,是朔州。”

    “什么?朔州?”叶添闻言一惊,忙放下手中茶杯,又看了子信一眼,脸上满是诧异之情。

    老妇人点头道:“是啊,此村名叫双叶村,虽然是朔州治下,却与朔州城有着三百多里地,离最近的朔方县也有五十里。何况又是在大漠边上,匪寇为患,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