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西厢

    第一百九十五章 西厢 (第1/3页)

    “想做王实甫?”百绝老人打击道:“那你也得有实力才行,不然谁买你的帐?”

    顾陈书微微点头:“所以我才说,力有不逮啊……”

    说完,不等百绝老人说,他便站起来,打开小门去后面的工作室了。修表是个静心的好方式,顾陈书需要仔细想一想。

    看着顾陈书离开,百绝老人的脸上难得露出了一丝的凝重。

    王实甫终究是王实甫,想要在修行界做一个开创者和领路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实力和地位那么简单,作为老油条的百绝再清楚不过了。

    “唉!有些人天生就……”

    顾陈书自己坐在工作室里,也是有些迷茫。他几乎是脑子一热,便觉得自己应该成为那个为修行界的改变做点什么的人。

    说他是自恃天赋和传承的神妙也好,或者说是年轻人终究血气方刚也罢,可这样的想法终究不是无根之水,观念其实早就已经在顾陈书的心里扎下了根,只是刚好刚刚好长长大了一些而已。

    不过在成长中,顾陈书对于前路依然还是多少的看之不清。

    王实甫之所以能够成就《西厢记》,是大环境使然。元代杂剧盛行,对于思想的管控主要落实在了对于文教的鄙视上。

    有宋一朝,赵家号称与卿大夫共天下,重文轻武,导致军队被文官把控,渐渐失去了战斗的锐气。朝堂上各方势力互相勾结争斗,尤其用周边的强敌牵制皇帝,通过将军队作为棋子来布局,为自身谋求利益,最后被蒙元的铁骑踏平中原。

    吸取了教训之后,元代统治者对于文人和文官的态度一直都很轻视。

    于是通俗文学开始迅速发展,而且统治者对于思想的管控也不是那么严格,总之你们自己玩,反正刀枪在我手里,什么舆论都没有卵用。

    而最后元代也最终断送在这样的统治模式上,国家大事文官随意管理,武人抽风了就直接插手,四处征战连年消耗,皇帝自以为稳了就开始窝里斗。

    然后就是农民起义……

    《西厢记》的创作环境就是这样的一个时代,一个试图打破樊笼的时代。这个时代,由于血脉阶级的诧异,改革的底层基础雄厚,所以这样的作品才能够成功脱颖而出。

    而在人设上,这里张生的书生身份也更加的卑微。

    实际上顾陈书觉得,《西厢记》里面的张生之所以能够始终如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这决定了张生就算是高中状元,最后也不过是蒙元人的门下走狗。

    所以站在这个张生的立场上,能够获得自由,甚至是可能得到豪门崔家的一点名声依靠,终究比自己发展要强得多,至少能少奋斗一百多年(元代历史98年)。

    而元稹笔下的张生,是唐朝的书生。

    唐朝书生意气,仗剑天涯的不在少数。那个时代的书生往往英姿勃发,生存能力极强。有天赋可以上朝堂直接当官,写诗好的就可以洛阳纸贵,实在不行,还可以游历天下靠着打劫路霸过活。

    可以说,那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张生,面对前途和一个落魄世家的大小姐,该何去何从?相信很多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