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尉氏夺路

    第249章 尉氏夺路 (第2/3页)

单膝跪地,行军礼。

    于飞大喜,一把扶住纪览。如此大才,终入平戎军。只要入了平戎军,一个刀剑工坊,哪能盛得下纪览?此人满腹才华,注定不会平凡。只要给他机会,必然绽放夺目光彩。

    当下,二人席地而坐,说起工坊规划。

    在于飞设想中,工坊要大的多。开矿冶炼,自少不了焦炭。当务之急,就是整合伏牛山石炭矿,建设焦炭工坊。其次,刀剑工坊、甲胄工坊,还有与之配套的各类设施。

    霹雳弹,甚至是虎蹲炮,都在计划中。他离开京城之时,虎蹲炮还在试验。想来这许多时间,应该有些成果。

    日照港必然要开发,海港防御,怎么少的了岸炮?他还要成立海军,修造战船。战船上,岂能没有火炮?试想,有了火炮的战船,谁是敌手?当然,现在也只是想想,真能造出来,还不知啥时候。

    但是,他愿意把希望,种在伏牛山。

    火药的改进,造就了霹雳弹。历史的进程,因为霹雳弹,而有了不小的改变。大宋与西夏的战争,终是取得了胜利。虽然付出了巨大代价,但胜了就是胜了,不容置疑。

    大宋不缺文人,缺的是武力。而于飞,就是为此而生。

    于飞自知,他虽来自后世,多了几百年见识。但是,治理国家,他没有这个能力。著书立说,他也没那个本事。唯有武力,是他立身之本。冥冥之中,得天魔无相传承,或有真意。

    所以,他自觉使命,兴武强军,振奋国威。

    ——————————————————————————

    京畿尉氏县,距离东京城,百二十里。

    邢况带领平戎军,一路急行军,从商丘到此。

    从商丘到洛阳,有两条路可选。一条,过京城开封至洛阳;另一条,过尉氏县而至洛阳。平戎军数千大军,浩浩荡荡奔京城?怕是要引起京城猜忌。是以平戎军,选择走尉氏县。

    宋祁离开了大军,直奔京城而去。

    二皇子独自去了洛阳,平戎军也要追过去。但是宋祁,却不能如此任性。二皇子违旨不遵,这么大的把柄,朱家会放过么?何况,如今的二皇子,还掌握着平戎军。

    宋祁久历朝堂,见惯明枪暗箭。他深知,朝堂上事,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怎么说。一件事,正说反说,皆可说的大义凛然。单看怎么说法,才会对自己更为有利。

    所以,他必须立即回京,向皇帝分说明白。而且,要抢在朱家发难之前。宋祁心里明白,最关键是要快。他的车驾,一路飞奔、星夜兼程。这一番颠簸,骨头都要散了架。

    只不过,宋祁急切间,忽略了一件事。数日前,柳礼率亲卫营,硬闯京畿而过,数千禁军崩溃逃窜。竟导致,京城九门关闭,十数万禁军,匆匆涌上城墙,如临大敌。

    东京城,引发巨大惶恐,朝堂为之震动。

    事后调查,禁军一口咬定,有过万平戎军,硬闯京城。为推卸责任,遮掩狼狈丑态,不惜添油加醋,恶意歪曲。

    这件事,到了朝堂之后,已变成平戎军谋反。数十名禁军将领,指斥平戎军,意图攻击京城。禁军捍卫京城安全,拼死作战,终于杀退乱兵。言道,平戎军一支残部,逃去洛阳。

    朝堂轰然大哗,有人相信,也有人不信。

    有朝臣上奏,应调遣重兵,歼灭平戎军。也有朝臣上奏,二皇子手掌兵权,日益骄横。竟敢驱兵攻击京城,图谋不轨、罪大不赦,应褫夺郡王封号。一时间,义愤填膺,喊打喊杀。

    但奇怪的是,皇帝保持了沉默。所有奏折,留中不发。

    东京城,陷入诡异的平静。但平静之下,暗潮涌动。

    紧随宋祁之后,何正带领皇城司,也回到了京城。他的这一支人马,比宋祁略慢。随行的囚车上,白狼、刘清,以及一众杀手,都被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