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环州噩耗

    第256章 环州噩耗 (第1/3页)

    将门把持军伍,此事由来已久。于飞的举措,说白了,就是与天下将门为敌。韩琦久在军中,早经多见多。对将门嘴脸,最是清楚不过。当年,韩琦初到军中,可是受够掣肘。

    军伍中,中高级将校,皆有跟脚。不是哪家大族亲戚,就是勋贵将门子嗣。表面上,恭恭敬敬,唯命是从。转过脸儿,对狗屁文官一屑不顾。阳奉阴违,偏叫你无可奈何。

    韩琦为何杀人?不杀不行啊。军伍被将门把持,几乎所有中高级将校,都是将门之家子侄。这些人,抱成一团,同声连气。最艰难之时,甚至韩琦,连一个指挥的兵力,也调遣不动。

    号令不行,不杀无以立威。

    由此,搏了个“军中有一韩,闻之人胆寒。”这是夸耀韩琦吗?当然不是,这是军伍发泄,恶心他呢。

    这样的将门,动得了么?皇帝都动不了,何况一个皇子?

    于飞斩将夺旗,勇冠三军。如今,被军伍捧着敬着。因为,这是为军伍贴金。于飞越勇猛,军伍越值钱。将门跟着水涨船高,何乐而不为?但是,他们绝不会容许,自家利益受损。

    军伍之地,是将门立身根基。一代一代,战场搏杀,生生拿命拼出来的基业,岂容他人染指?冗兵一事,愁倒多少大臣?皇帝夙夜难眠,耿耿于怀,却不敢轻下裁兵之命。

    一着不慎,军伍将大乱。赵家江山,顷刻颠覆。

    “殿下此法,当慎之又慎。”韩琦沉声说道。

    “相公认为,此法不可行?”于飞问道。

    “非是不可行,而是后果沉重。我大宋,承担不起。”

    “相公,可是顾虑将门?”

    “不止是将门。”韩琦说道,“我大宋立国,已将近百年。这百年来,将门着力经营,多方联姻。宗室、勋贵,文官清流,甚至市井商贾,皆是沾亲带故,无不牵系甚深。”

    韩琦有些激动,说着站起身来。

    一旁的于飞,也跟着起身,垂手立在韩琦对面。

    “今时今日,将门之势力,盘根错节、无所不在,牵一发而动全身。殿下立军事指挥学院,却是要动其利,需得谨慎。”

    “相公此言,老成谋国,小子谨记。”于飞躬身行礼。

    “不过,”韩琦一看于飞神色,就知他听进了心里。不由呵呵一笑,接着说道,“殿下此法,也未必行不通。”

    于飞闻听,心里就是一翻白眼儿。

    有话不能好好说么,非得吓唬我一回?面儿上,却是恭敬。忙跨前一步,躬身施礼。“小子识浅,还请相公指教。”

    “殿下方才所言,入学者,皆指挥使以下。”韩琦对此,似是非常满意,点点头说道,“学成之后,授指挥使之职。”

    “不错。”于飞点头应道。

    这是无奈之事,不得不如此为之。

    如今天下,兵书之类,少之又少。而且,被朝廷严控。贫家之子弟,读书都是问题,何能读到兵书?

    但勋贵将门不同,他们世代军伍。一代一代,积累下大量兵书战策。对后代子嗣,更是言传身教。一些临战法门,视为独家之密,从不会外泄。他们把持军伍,不是没有道理。

    建立军事指挥学院,是从将门手中,抢夺利益。是以,于飞不敢起点太高,怕激起将门对抗。因此,他设定指挥使之职,不涉及高级将领。想来,还不至于,让将门心生不满。

    “去年,朝廷曾立武学,仿效科举,以兵书、弓马、武艺诱诲学者,选拔良才,以充为国用。然事与愿违,武成王庙学生寥寥、几可罗雀,终是作罢。殿下可知,是为何故?”

    这事儿,于飞听说过。他的皇帝爹爹,听从范仲淹建议,下诏置武学于武成王庙,并以阮逸为武学教授。

    但自建立以来,遭到许多士大夫责难。他们“以为古名将,如诸葛亮、羊祜、杜预等人,岂尝专学、,立学无谓,故亟罢之。”士林领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