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武吉救主

    第257章 武吉救主 (第1/3页)

    眼看着种诂离去,于飞的心情,简直坏透了。

    平戎军一众将校,默默肃立一旁。柳十三想安慰于飞,可是张了张嘴,却不知说什么。颓然一叹,神色戚戚。

    种世衡,官拜环庆路马步军、副都部署,知环州。

    受范仲淹之命,在环州、原州之间,修筑细腰城。此城,就像一根钉子,钉在宋夏边境,截断西夏东进之路。

    在当地,居住着康奴、明珠、灭藏三族羌人。明着归顺大宋,但暗中沟通西夏、劫掠边境百姓,为祸甚烈。然康奴三族,拥有近十万部众,兵强马壮。官军数次清剿,皆是大败而归。

    况且,三族所居之地,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其间,有河谷直通西夏境内。一遇战事不力,羌人即沿河谷,撤入西夏。官军对其,毫无办法。所以,此处三族羌人,令朝廷分外头疼。

    无奈,只能封官赐物,以安抚为上。

    但羌人与西夏,同为党项,更为亲近。时时掳掠边境,将大宋百姓视为羔羊。并且,西夏每有侵宋,三族出兵出粮。传递情报、探路诈城,往往都是急先锋。大宋边军,可没少吃苦头。

    为遏制康奴三族,范仲淹提出建议,依托葫芦谷地势,修筑细腰城,并以细腰城为中心,构建连片防御寨堡。扼控洪德川,封锁葫芦谷,彻底阻断西夏进兵道路。

    康奴三族退路被断,失去西夏支持,再不能任意纵横。

    要么,与大宋决裂,拼死一战。要么,归顺降服。

    如此战略要地,西夏当然不会坐视。频频派兵袭扰,阻挡大宋建城。但是,种世衡早有防备。在葫芦谷两侧,设下重兵守卫。借助箭阵、霹雳弹,西夏损失惨重,寸步难进。

    康奴三族头人,一时首鼠两端。既不敢明着阻挡,也不甘心,看着细腰城筑起。是以他们,打起了民夫的主意。

    整个筑城工地,民夫数以万计。为了赶工,昼夜不歇。离着城池五里,紧依着一条河流,搭建了连片的窝棚。民夫住在这里,可以就近取水,饮食拉撒,倒是极为方便。

    但是,这五里距离,被羌人钻了空子。

    明珠族,与种家军有仇。对种世衡,更恨之入骨,无时不想着报仇雪恨。但是如今,西夏战事失利,连丢数州之地。短时间内,根本无力向大宋开战。明珠族,只能咬牙隐忍。

    明珠族中一支,原本居住横山。此一支,尤其仇视汉人,投靠西夏,与大宋为敌。时常出没边地,劫掠百姓、杀人如麻。但是未曾料到,种世衡出奇兵,一举夺下了银、夏二州。

    横山大部地区,落入大宋手中。明珠族欠下累累血债,种世衡岂会放过?夺取横山后,立即派出兵马,清剿横山羌人。明珠族失去存身之地,不得已举族逃亡,迁来了环州。

    哪成想,种世衡紧随其后,也到了环州。更修筑细腰城,彻底截断沟通西夏之路。明珠族带头阻拦,最是反应激烈。

    此时,与官军对战,羌人不敢。但是搞破坏,有的是法子。三族以明珠为首,凑出一队骑兵。分成十数股,专门袭掠民夫。

    羌人善骑,骑兵来去如风。守卫的官军,根本追之不上。你防东边儿,他从西来;你防北边儿,他从南来。一通凶狠砍杀,转瞬远遁无踪。民夫日夜惊惧,筑城进度大缓。

    种世衡殚精竭虑,一时拿羌人无奈。

    总不能,大军出击攻打吧?甭说有归顺的名义,即便没有,种世衡也顾不上。他深知细腰城之重要,早一日筑成,早一日截断西夏之路。细腰城一旦筑成,羌人再不敢奓刺。

    到时,庆、环、原以及镇戎军,连成一线,构成防御屏障。

    羌人再敢作乱,将会插翅难逃。

    民夫力量不足,种世衡派出军队,加入了筑城之列。

    细腰城不分昼夜,一寸寸增高。但是,防御的部队,也是一日日伤损。种世衡言道,细腰城,是军民之血肉筑成。

    城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