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东京风华 第48章 密营观月

    第一卷 东京风华 第48章 密营观月 (第1/3页)

    夜色深沉,无星无月,天空中堆积着厚厚云层,似是酝酿着一场大雪。西北风依然凛冽,捧日军营门前的火炬,被吹的摇曳不定,大营里寂静无声。

    一条黑影在大营里快速的移动,弓着腰,碎步如飞。

    黑影对大营很是熟悉,轻巧的避过巡查的夜哨,借着营房掩护,接近了关押犯人的临时牢房。

    墙上插着火炬,已是快要熄灭,只剩下微弱的火苗还在随风闪动。门口守卫的兵丁,正躲在避风处呼呼大睡,对黑影的接近毫无所觉。

    黑影很谨慎的四处看了看,缓缓的凑近牢房的大门。大门很简陋,只是小臂粗细的木栅栏,用铁链锁着。随手捡起一粒石子,手指一弹,正打在牢里那人的身上。

    虽然已经沦为囚犯,但是那人依然保持着警醒。身子不动,脑袋却扭向了门口,借着微弱的光亮,看到了一个黑影。黑影忽然比划了一个手势,衬着火光,他却是看清楚了。

    那是密营的联络手势,不相关的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他爬起身,一瘸一拐的靠近了栅栏门。他的大腿被箭射穿了,箭矢被兵丁野蛮的拔走,伤势却是没人管。若非天气寒冷,伤口怕是已经溃烂了。

    “信呢?”黑影低低的声音问道。他已经看清,这人腿已经瘸了,根本不可能逃出军营。就算逃出去,人废了,还有何用?

    “被搜走了。”囚犯很是懊恼,他是栽在了一个孩子的手里。

    就在他刚升起一丝念头,企盼来人可以救他出去。他的咽喉猛然间被大力的扼住了,他都来不及转念,已经沉入深深的黑暗。他甚至听到了喉结发出了一声脆响。

    黑影出手如电,干净利落。抓着尸体,慢慢的放下,没有发出任何的声响,后退两步,扭头看了看依然在沉睡的兵丁,不再停留,转身消失在黑夜之中。

    ——————————————————————————

    东京城下了一场多年不见的大雪,也让庆历新年变得异常清冷。从初一至初五,皇帝被庄重而繁琐的礼仪庆典缠身,一刻不得闲。

    但皇帝赵祯能感觉到,在一片祥和的朝堂上,已是暗流涌动。此次突如其来的大抓捕,牵扯到了参知政事,牵扯到了枢密副使,从三十多位朝廷重臣的家里,居然搜出了敌国细作。

    一时京师震动,人人风声鹤唳,心中惴惴。

    皇帝回到垂拱殿,王怀举和秦征早已等在那里。他们在城外的庄院里,搜出了八十多具弓弩,皆是禁军制式,箭矢五千余支。这已经可以进行一场小型的战斗了。

    各种信函文书无数,甚至还有一套十几卷的《武经总要》精印本,足以证明,此处乃是辽国细作的重要据点。

    信函文书已经整理出来,皆是信息传递的副本,内容几乎无所不包,朝堂、民间,军事、经济,甚至官员的奏折内容,都被侦知记录。

    这让皇帝赵祯看的心惊肉跳,辽国的渗透如此之深,大宋岂不是袒承于人前,还有何秘密可言?

    《武经总要》更是大宋最重要的军事著作。选将用兵、士卒训练、部队编成、武器装备、行军宿营、通信侦查,甚至是各种武器图样、制作之法等等,敌人皆是了如指掌,这仗还怎么打?

    “如此军国重器,竟落入敌手,我大宋焉能不败?”

    皇帝赵祯颓然坐下,他已经不知该如何指责,该指责谁了?这就是大宋文人的作派,讲究立德、立功、立言,称之为三不朽。所有著作,恨不得天下人皆知,以求青史留名。在文人的意识里,哪有保密的观念?

    “王怀举。”皇帝吩咐道,“即刻派人严密查访,凡民间藏有《武经总要》一书,全部收缴归入秘阁,不得有遗漏。”

    “小的遵旨。”王怀举立时应道。

    秦征上前一步,躬身说道,“臣有事禀奏。”

    “何事啊?”皇帝诧异。秦征是很少说话的,不问不答。

    “回陛下,除夕夜,臣属下在辽人暗桩附近,意外拿获一人。从其身上搜出了一封书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