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智夺水寨

    第215章 智夺水寨 (第1/3页)

    整编平戎军,种诂下了大功夫。

    种诂当然有抱负,而且志向远大。但是,曾经的军伍,吃空饷、做买卖,兵痞将惰、军纪废弛。不像军兵,倒像一群山贼。

    这般景象,不是一处,而是处处皆是。

    大宋重文抑武,军队的指挥权,落入文臣之手。

    武将受到压制,便把心思,更多放在享乐上。

    将领如此,军兵自然也如此。自上而下,贪腐成风。兵不操练、将不演兵,一遇战事、望风而逃。

    究其根底,却在太祖赵匡胤身上。他曾劝说石守信,“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

    由此,石守信“专务聚敛,积财钜万”。

    这样的情势,种诂无力改变。所以,他拒绝进入仕途。

    而今因为于飞,他终于得到机会。按照自己的理想,整编一支军伍。因此废寝忘食,忙的不亦乐乎。不几日,人已经瘦了一圈儿。但是精神亢奋,眼里精光四射,走路虎虎生风。

    平戎军,有三十指挥军额。于飞原想,有多少人,就成立多少指挥。但种诂认为,三十个指挥,一起成立,先把架子搭起来。从军中选拔合用人才,担任各级带兵将领。

    这一下,军营可是乐坏。三十个指挥,就是三十个指挥使。至于副指挥使,那就更多了。自古升官发财,人之大喜也。

    于飞没有忘记,营中还有上百女人。她们此前,吵着要从军,如今机会来了。大笔一挥,成立医护营,所有女人,全都留下。人马多了,伤病增多,医护兵同样也得增加。

    种诂有个巨大举措,五十岁以上,全部退役回乡。

    平戎军不差钱,给的路费优厚。足够这些人,回乡买田置地,老有所养。于飞惊叹不已,师傅就是厉害。一出手,就是大招。

    在大宋军伍,可没有退役之说。当了兵,得干到死。父亲死了,儿子顶上。大儿子死了,小儿子接着。

    世代军伍,就是这个说法。

    其实,对年老军兵,朝廷也是有安置的。比如剩员,因年老、残疾、疾病等,保留军籍、军饷减半,留在军中从事杂役。也有遣返归乡者,给钱、给粮、给地,免赋税。

    但军中剩员,皆被人冒领。被遣返归乡,更是一无所得。混在军中,尚有口吃食,一旦回乡,只能饿死。

    官府不作为,所有安置,都沦为一纸空谈。

    大宋禁军,说起来也是百万。但是,军中老弱病残,几占三分之一。另三分之一,却是豪门勋贵子弟,开不得弓、骑不得马。他们到军中,不过混资历。真正能战之兵,寥寥无几。

    如今,范仲淹推行新政,军中改革势在必行。若是能将此法,借机在全军推广,那好处可是太多。裁撤老弱、精简军伍,实行精兵政策。不仅节省大量军费,更使部队战力提升。

    结合后世见识,于飞提出不少建议。师徒俩钻在屋里,鼓捣了两天。由种诂执笔,将兵役之法,拟出条陈,快马送去京城。

    兵役之法包括三大项。

    其一,免役。凡家中有人从军,赋税劳役皆免。其二,服役。每户一丁,必须服役。其三,退役。六年退役,赏田三十亩。

    能否推行,要看范仲淹,改革军队的力度。

    这一日上午,单勤又来到平戎军。

    巡检司抓获的山匪,有四五百人。此次,全带了来。

    王元的兄弟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