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仙侠水浒传 第六十一章:天子心思难猜测

    第八卷 仙侠水浒传 第六十一章:天子心思难猜测 (第1/3页)

    内廷和外朝的关系,一向来都是水火不容,哪怕是最和平的时代,也鲜有合作。

    受天子宠信的内廷宦官们,如果能够洁身自好的话,迫于其身份的关系,外朝的大臣们,不敢过于敌视。

    可如果是觉得自身乃是天子的亲信,仗着受宠的缘故,不知收敛肆意妄为,往往会被视为奸佞。

    那么就会引起外朝众臣的仇视和攻讦。

    如梁师成,杨戬,李彦等辈,贪污受贿,卖官鬻职,无恶不作,时人就把他们都名列为“六贼”中的一员。

    梁师成自诩为“苏轼出子”,虽实无文才,但却自我标榜,并且还得宋徽宗赵佶的恩典,把名字写入进士的名籍中。

    宇文虚中虽是进士出身,但在梁师成的眼里却并不尊贵,此刻看到宇文虚中受窘,自是兴高采烈。

    宇文虚中多日思虑,早就胸有成竹,听了赵佶的提问,略作思索便答复道,“吾岂敢在成事隐相之前?”

    梁师成闻言顿时勃然大怒,同时心头却对宇文虚中的胆大妄为感到震惊。

    他得赵佶的宠信,并非是一两日的事情,所谓“隐相”的戏称,其实并不怎么在意。

    更何况还有一位童贯,亦是被人称为“媪相”,可梁师成堪称天下宦官的典范。

    这不过是外朝的士人对于他们权势的羡慕嫉妒恨,才故意把他们和所谓“公相”蔡京并列。

    天子有皇城司作为耳目,如果说,对于梁师成和童贯,杨戬等大太监的行径,没有半点注意,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显而易见,哪怕明知道这些太监们的作为,会影响到自身的清誉,赵佶却依然没有对他们展开清算。

    自是因为这些人能够为他搜刮财货,奇珍异宝,让他沉浸于“丰亨豫大”的假象里头。

    否则依靠那般只会把“仁义”挂在口头,一边劝说天子“勿要与民争利”,一边却大肆贪污,把属于国家和朝廷的资源,拼命往自己怀里捞的“士人”们。

    赵佶如何能够有现在这样轻松,而又悠闲自在的时光?

    梁师成也知道赵佶的心态,才会对外朝的士人们毫不在意,直接就当面表示对宇文虚中的轻视。

    宇文虚中也不是一位,心甘情愿受气的人物,同样在赵佶的眼前,对梁师成下眼药。

    他铿然有声道,“只要山东的使者回京后,微臣便能够立即将林冲等人送入宫中。”

    接着又向赵佶解释道,“这几日中,微臣已经派人,四处打听林冲等人的风评。”

    “发现这些人行事小心谨慎,工作战战兢兢,并没有犯错,就连那操刀鬼曹正,也曾拜林冲为师,只是不知道为何却没有入军,反而开了一家酒业营生。”

    “反而是前往山东境内,征召宋江,吴用等人的使者,有没有调查过彼辈的性情如何?”

    梁师成被宇文虚中的诘问弄的哑口无言。

    林冲,杨志,徐宁,宣赞,曹正这些人身在东京汴梁城,就在所有人的眼皮底下,所以宇文虚中才有大把的时间,优哉游哉的去玩什么调查的把戏。

    可山东郓城县的那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