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白蛇传 第九十二章:华山派

    第九卷 白蛇传 第九十二章:华山派 (第1/3页)

    道济怀疑,是不是因为,王重阳提倡“三教合一”,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

    创立的全真教虽然以修行《道德经》为主,但同样需要修行儒家的《孝经》,佛门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仅二百六十个字,简称《般若心经》,或者《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此《心经》阐述五蕴,三科,四谛,十二因缘等概念讲述自性本空的佛教义理。

    认为般若能度一切苦,得究竟涅槃,证得菩提果。

    虽然全经短小,但十分精粹,被认为是全部般若学说的核心,故称《心经》。

    而以“观自在菩萨”起头的《心经》,其实是率领徒弟西天取经的唐三藏所译。

    不过在唐三藏以前,东晋十六国时期的高僧鸠摩罗什,也同样翻译过此经。

    但是在鸠摩罗什的译本中,《心经》却是以“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为开头。

    你确实没有看错,“观自在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其实是同一尊菩萨,不同高僧的翻译。

    因此在很多的时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会被人称为《观音心经》。

    道济很早前就有所怀疑,青衣女童乃是观世音菩萨的女童相,眼下从王重阳的身上,更加确信了这一点。

    王重阳的全真教,不过是修行的法门之中,因为兼修了《观音心经》的缘故。

    但是对于一个道教的教派而言,公然修行佛门功法,无疑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颠覆。

    所以才会得到了青衣女童的特别青睐,一而再的出手,替王重阳排忧解难。

    当然,王重阳立教之初,就把《观音心经》作为兼修的法门,不得不说是走对了棋。

    谁又能够预料,在受到蛇妖王率领的妖军袭击,全真教上上下下即将全军覆没……

    在面对众多的修道者,还有蛇妖王和玉面妖狐的干扰,即将走火入魔之际……

    都会有青衣女童的出手,替王重阳免去了灾祸呢?

    道济双眼微眯,看向洪福齐天的王重阳,暗想此人的运道,果然大出所有人的想象。

    虽然在当年南朝,佛门势力最为强盛的时候,就连道教中的一代宗师陶弘景,茅山上清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