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二十 苏咏霖狠狠地黑了一把南宋

    三百二十 苏咏霖狠狠地黑了一把南宋 (第2/3页)

的负面共识,那就是一种无形的胜利。

    是一种在精神战场上的无形的胜利。

    当然能这样做的前提是自身实力的强大,自身实力如果不够,被硬碰硬的打败了,那么宣传再怎么给力也是毫无意义的。

    可要是实力够了,宣传再跟上,那就是锦上添花。

    苏咏霖现在所做的就已经到了锦上添花的层级。

    光是军队和官方层面认为南宋无可救药还不够,普通民众也要形成这样的看法,他需要山东河北之地从上到下形成普遍的对南宋的鄙视和不信任。

    要让中原汉人对南宋形成广泛的反感,乃至于将其视作敌人。

    南宋士大夫那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真的让他恶心到了极点。

    写写诗词就是爱国了?

    光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就足够了?

    留下诗篇让自己不朽就可以了?

    你倒是写点中原百姓能听懂能看懂的东西啊!那勉强也能算你是宣传口的战士啊!

    一点都不接地气。

    苏咏霖不学他们。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苏咏霖指示指导司进行宣传工作的时候要多编一些朗朗上口的童谣、顺口溜,再编一些搞笑段子,要符合民众的认知水平,能够在民间流传,要在潜移默化间引导人们心中对南宋的态度转变。

    逮着赵构一家子和他本人的黑料使劲儿编,使劲儿往外传,让街头巷尾的小儿在玩游戏的时候都要喊着他们编的童谣。

    省略那些无聊的修辞手法,省去那些多余的艺术装点,简单,易懂,直接。

    老子就是要骂你南宋无耻,骂你无能!

    当时宣传队对此还有些迷迷糊糊的,不知道怎么黑南宋,苏咏霖亲自出手编了一个段子,给他们打了个样。

    【南国赵官家思念父亲和兄长,于是命令画匠画一副《二帝亲征北狩图》,画匠本不愿意画,被逼无奈,只能作画。

    画完成后,赵官家去看,只见画面里是一个帐篷,帐篷一片苍茫,帐篷里一张羊毛毯,毯子上是一群正在做极乐之事的男男女女。

    赵官家大怒,问道:“这些女人是谁?”

    画匠答道:“二帝的后宫嫔妃和帝姬。”

    “另一群男人又是谁?”

    “金国的王爷们。”

    “二帝在哪儿?”

    “二帝在亲征北狩。”】

    这个段子打开了宣传口的思路,宣传口如获至宝,文思如泉涌,立刻创作了大量通俗易懂的大宋政治笑话,开始了乐此不疲的乳宋大业。

    宣传口的迅猛输出,加上南宋自己拉胯的事实,让苏咏霖的宣传工作事半功倍。

    现在相当部分人已经基本上对南宋不抱任何希望,而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苏咏霖身上。

    辛弃疾显然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能通过宣传起到如此大的效果,苏咏霖还是很高兴的。

    “确实啊,南国的所作所为大失人心,到了那个地步依然按兵不动,那么北地豪杰如何能期待南国的援助呢?只能靠自己,所以我才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出兵南下。”

    苏咏霖说出心中所想,辛弃疾却并不觉得奇怪。

    对于一个甚至准备对南宋开战的人来说,想要出兵南下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而且无论是实力还是功绩,苏咏霖都比赵开山更适合做光复军的领袖。

    更别说现在的赵祥。

    苏咏霖只是不想因为自己的身份快速激化和南宋的矛盾、从而腹背受敌罢了。

    考虑到这个层面上的问题,田珪子和辛弃疾都积极开动脑筋为苏咏霖思考立于不败之地的方法。

    没过几天,赵祥的车队来了,大量礼品携带着赵祥的善意,来到了河间府。

    赵祥主动向苏咏霖递来橄榄枝,还说要晋升他为光复军的大将军,他现在占领的地盘完完全全归属他自己管理,军队也好人口也好,都是他自己管理,赵祥只是他名义上的上司,并且保证不对他下令。

    然后送来了大量的金银珠宝,珍奇古玩,数量之大,令人咂舌。

    苏咏霖收下了礼物,转手把这些礼物一股脑儿的塞进了粮饷司,归入公账,让他们转手卖掉变成军费。

    然后就一脸哀伤地询问起了赵开山的丧事以及赵玉成的事情。

    “为什么领帅去世了,却不喊我去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