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二十二 你们难道要和杀父仇人共谋吗?

    五百二十二 你们难道要和杀父仇人共谋吗? (第3/3页)

    所以,在短时间内,宋国还是安全的。

    想通了这一点,赵构就感觉张浚的办法可以试一试,万一成了呢?

    实在不行,再转为汤思退等人的办法,反正就眼下的局势来看,宋国优势很大。

    赵构于是缓缓点头,正准备开口答应,忽然又想到如果真的让张浚出使,让他说动了光复军高层,使之纳土归附,那么张浚就是一张嘴巴收复中原的大功臣,简直是拥有了不败金身。

    到时候他还不得权倾朝野?

    一旦中原归附,那么新归附的北方政治势力必然向张浚靠拢,甚至北方军队也会向张浚靠拢,以为靠山。

    张浚本身就有偌大名望,要是再得到政治势力、军事势力和道德高峰,那就是功高震主。

    不行,这样的局面不能发生。

    尽管八字还没有一撇,但是赵构觉得作为一个优秀的皇帝,必须要有这种未雨绸缪的精神。

    于是赵构开口了。

    “德远的建议我以为是可以的,但是德远,你是我的良佐,离开你,我不知道还能与谁商议军机大事,这样吧,长卿,你出使山东如何?”

    赵构认同了张浚的看法,但是没有让张浚出发,而是选择了同为参知政事的陈康伯。

    在赵构看来,陈康伯是一个纯粹的文人,没有张浚的军事背景和才能,就算一张嘴说服了光复军,也没有张浚那么大的威胁。

    同为主战派,陈康伯没有张浚那么讨人厌和强大的战斗力,也能得到张浚的认可。

    应该可以。

    果然,张浚听到了赵构对他的吹捧,有点得意,就没有反对赵构的意见,表示了支持。

    汤思退和沈该虽然不爽,但是也不反对,反正他们是绝对不想去山东冒险的。

    枢密院三人低头不言语,默认了这一选择。

    于是乎第二次出使山东的使节团代表就被确定为了参知政事陈康伯。

    相比于第一次出使的试探性规格,第二次出使的规格就高多了。

    参知政事亲自带队,参与人等也不局限于枢密院小官,尚书省和枢密院都派出了一定品级的官员参加,携带的礼品也远远不是上一次可以相比较的。

    据此,南宋方面统一认为,这一次一定可以取得实质性的外交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