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二十六 他的诺言

    一千二百二十六 他的诺言 (第1/3页)

    苏咏霖消灭了地主乡绅阶级之后,面对的是数千万个体化的农户。

    数千万的个体增加了统治难度,却也降低了反抗的危险程度,让他们变的好欺负,好压榨,缺少抵抗力,容易分而治之。

    这种情况也具有极大的两面性,走向好的一面还是坏的一面将直接取决于官府的行动。

    苏咏霖活着,他不担心自己,但是他担心自己死了以后的大明。

    正如他不允许朝廷发行信誉纸币一样,于是他决定通过集体农庄赋予农民们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一种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全新的组织。

    通过这个组织,将很多小个体重新熔炼为一个大集体,对这个大集体进行革命教育,进行公有制改造,使之成为一个小型的公有制集体,践行他的理想。

    他想要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重塑这个社会,彻底改变千百年来这个国家的底层运行逻辑。

    这样一个集体社会一旦形成,那么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农民也绝对不会毫无抵抗能力。

    面对暴政的时候,他们不会软弱无力,他们不会举手投降,他们能抵抗,懂抵抗,会抵抗,并且有人可以组织他们,集中集体的力量进行抵抗。

    他们会成为维护这个公有制集体社会的坚强防线,坚强的面对着来自任何方向的攻击。

    这是他在革命之初对所有人许下的诺言,他要兑现这个诺言,他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他不能决定自己死了以后会发生的事情,他不能主导未来的世界,但是他可以多多少少给未来想要走回头路的家伙们带来一些麻烦。

    就算我死了,你们也休想那么轻而易举的走上回头路。

    想要做皇帝?

    想要走回封建老路?

    想要奴役农民们让他们重新变成牛马?

    没那么容易的。

    他死后的世界他干预不了,但是借助他留下的一些东西,以后要是有人想做真正的皇帝,怕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这顿和民工们在一起吃的饭,苏咏霖吃了两碗麦饭,还灌了一碗菜汤下肚,吃的很舒服。

    麦饭的口感虽然没有他爱吃的江南稻米饭那么好,但现在都不是那种不脱壳的麦饭了,而是脱了壳之后的麦饭,口感相较于未脱壳的麦饭有了很大的改善。

    当年胜捷军时代和光复军时代的早期,苏咏霖和士兵们一起吃的军粮不是各类饼食就是未脱壳的蒸煮麦饭,量管饱,但是那口感,让自小吃着江南稻米饭和精致菜式长大的苏咏霖一度很难受,甚至还出现过便秘的症状。

    后来在血火中征战,根本顾不上个人感受,一天到晚就是打仗谋划练兵加日夜奔波,有口热乎的吃吃就算不错了,他习惯了,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明国建立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