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王行检参观张氏集团

    第四十九章 王行检参观张氏集团 (第1/3页)

    听了张大维的来意,张恭渝想了一想道:

    “还是派人去寻王知府,就说张家准备推广红薯土豆这些高产作物,需要开荒种地。看知府大人能否划出一块地来,供我们安置这些人。”

    以张恭渝的本意,当然不想放过这些人。今后的工人农民战士都得在这些人中挑选,哪里还有比失地农民更加敢拼命的人?

    “地块就在明月峡去往广阳镇的沿途吧。”张恭渝建议道。

    这沿途就是靠江边的丘陵地貌,用水方便并且适宜种植红薯这些高产作物。

    王行俭也是听说过红薯、玉米和土豆的高产,只是没有亲眼见过。张家既然要这些地,还是安置流民与开荒种地,王行俭自然同意。新任知县王锡,更是多次来到明月沱,落实人员安置和土地调整。

    于是按照张恭渝的安排,在明月沱周边并往广阳镇沿线,安排这些人务农,专门种植红薯、土豆和玉米。

    接受的流民分别编组为新一村至新六村,各村村长由张家指派族人来管理。

    这些村在造船厂成立后,种植的蔬菜,喂养的家禽、猪羊等都要为船厂服务。现在产出的红薯土豆也可以制作粉条、苕皮等火锅配菜。

    所有人安排登记完毕,张氏集团人数已达八千余人。

    重庆府王行俭派人来了,说是近期要来参观一下张氏集团各项产业。

    王行俭是一个想为朝廷和百姓做事的踏实人,要来参观那就是参观,不存在打秋风的问题。

    董事会通知各部门,搞好工厂内外环境,其他也就没有啥子可准备的。

    过了几天,王行俭乘船到了小河边码头。族长张大维和张恭渝及董事会全体成员在码头迎接。

    木船靠在棱角分明的水泥码头,王行俭就被这与众不同的样子征服。码头上的钢轨、粗壮的带缆桩、吊臂、轨道上厚重的平台车,岸边几排两层的青砖瓦房……所有的建筑和码头设施都跟以前见过的不一样。

    十辆电瓶车整齐地停放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