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薛映松

    第二百六十七章:薛映松 (第2/3页)

门士族子弟能够享受蒙阴,他们往往弱冠便由吏部直接从家里铨选入仕,而不必经过察举。在此之前,均凭借门第而得中正高品。可怜我等寒门读书之人只能够仿效老庄,望洋兴叹,但是这河东薛氏薛映松却实在是为我等寒门子弟出了口气呢?”

    “郎君高见,还请仁兄速速说来,好叫我等有所耳闻?这河东薛氏难不成不是高门大族,簪缨世家?又怎么和咱们这寒门扯上关系?”

    围观者愈发多了起来,几乎要将此人包围,此人却不畏惧,继续高声清谈起来。自然也吸引了阮遥集和谢令姜的注意力。如今这些寒门子弟,或是高门旁支,或是庶子,或是低级士族与寒庶人士,没有机会入仕,便只能东摇西晃化作游侠儿浪荡子弟,只能清谈,倒也是常有之事。

    “君不见北地傅氏灵州公傅祗之子傅畅,年未弱冠,甚有重名,以选入侍讲东宫?君不见颍川荀氏荀羡,初娶元帝之女寻阳公主,拜驸马都尉,擢为建威将军、吴国内史,升迁北中郎将,世称荀中郎?中正品第唯以血统为准,门第高即获高品,此时只须分别士庶高下便已足矣,中正品第只不过是例行公事。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者也。”

    阮遥集和谢令姜对视了一眼,都意识到了王朝的危机也许就在眼前,而那些门阀世家的权贵们高高在上,朱门酒肉臭,却是不知道这暴风雨来之前的平静,以及深渊之下涌动的浪潮。

    “使君说的没错,吾等自衣冠南渡,永嘉之后,实在是茫然失措,祖辈们的荣光不复,后代们难以承接,沦落寒门,亦是颓废不已,入仕无门,实在是生不逢时啊!”

    “可恨高门望族占据高位,殊不知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本应该是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如今无才之人忝居高位,德不配位,有才之人只能于田间地头,吾等还有何希望?家国何以昌盛?胡人猖狂,回望秦汉,方知今日吾等之悲哀啊?”

    有人仰天长啸,有人俯首哭泣,竟是一片仓皇,在场之人没人不为之所动,为之所伤情。

    “察举制度呢?吾等没有希望了吗?州辟佐吏和举秀才如今竟沦为中级士族与吴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