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广陵散

    第九十七章:广陵散 (第2/3页)

    余姚郡主觉得自己这次是真的吃了大亏了,心里头是无比的愤怒,而后想着无论如何,也不能够叫她谢令姜占了便宜,既然我今日丢人现眼,我也势必不会让你好过的。

    狠狠地的鞭子朝着谢令姜打了过去,席卷而来,想要找到一个借力点。

    谢令姜却开始第二首曲子的演奏了。

    对于都要从墨绡钻出来的软金鞭子的杀伤力比较而言,谢令姜已经少了一根琴弦了。

    余姚再度扑了个空,勉强在大缸子的墨水旁边站住了,没能跌落。

    可是自己的五彩霓裳的衣裳都丑的不能再丑,一塌糊涂的。

    身上都脏的不得了,那书法也没什么可比了的。

    她心里头只觉得有些愤懑,亦是有些绝望。

    那些乐师们早就失魂落魄的丢下了手中的乐器。

    学艺几十年,不如眼前这个年幼的女郎,素手纤纤,便表现出此般功力。

    嵇玉山尚且还在自顾自颓唐里头,就遇到与他一同来此的谢安,正和他的马车相对,聆听里头的乐曲。

    嵇玉山几乎泪盈于睫,这,这是传说中先祖嵇康的《广陵散》?

    起初淡深远,缓缓弹去,细细审之,如同赏气运笔墨,若不细心领略,自觉无味。

    操弦不谙斯曲,如入山**上,而不视其美也。

    静中消遣,几带起,几拨刺,臞仙作秋鸿,窃而用之。

    妙在不疾不离,就入乱后,一收痛快。

    此乃嵇康《广陵散》被后琴学大师所评论的赞美之语。

    而野史记载里头也是如此一说的。

    嵇康於孤馆清夜弹琴,而遇神人世间所授,调用黄钟慢二,仍借林钟宫音,调亦神奇,意亦深远,音取宏厚,指取古劲。弹宜和缓,拨刺尤宜平静,抑扬顿挫,起伏虚灵,细心静作,自有神奇之韵,非泛曲与其比例也。至於用调,实法古而非立异也。

    在座诸人或许从未听过失传的《广陵散》,但是的的确确没有一人不曾不知这旷世名曲。

    康帝不知何时已然失色的站立起来,中宫娘娘神色不变,却美目中暗自留意,外祖父为了培养这嫡出的大娘子,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心思,才能有这般玲珑剔透的绝顶女郎的存在,将来又能配给谁家儿郎?

    当是时,中宫娘娘稍微有些犹豫的看了一眼站在不远处的褚幼安,此乃她的亲弟弟,尚且没有说妻,而后又摇了摇头,弟弟虽然也是一表人才,可是与谢令姜比而言,却显得黯淡无光,而后已目光又掠过了桓温嫡子桓熙,看向了王家大郎王知玄,此儿还算是风神毓秀。而后立在那里的阮遥集,忽然含笑的同中宫娘娘对视一眼,褚蒜子一时便觉得有些好笑。而后只好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余姚郡主此时已经不想再呆在这里了,便哭着自己跑了下去,准备换衣裳了。

    可谢令姜正演奏到最激烈的情境,仙乐袅袅如行云流水,琴声铮铮有铁戈之声,惊天地,泣鬼神的气势正在滋长,仿佛兵临城下,而后不由得使人畅想到当年所发生的事情。

    谢令姜手下的黑漆木正在以极为奇怪的方式渐渐消失,而琴弦崩断,就如同天崩地裂,海枯石烂一样,拥有地动山摇之气势。

    自然还有不知道嵇康何者人也的女郎郎君,便想要问身边的长辈,可是长辈眼底都已经湿润了,几乎是惶恐不安和悲怆感人了。

    谁不回忆嵇中散呢?那般空谷幽兰之绝世君子,如同美玉一般,绝世而独立。

    嵇康拜师黄老,极为崇尚玄学,精于笛,妙于琴,善音律,好仙神。

    当年曾经游览天台,观东海日出,赏仙山胜景,访太公故地,瞻仙祖遗踪,见安期先生石屋尚在,河上公坐痕犹存。

    至女巫之墓,墓与屋相连,人与鬼同居,乃叹曰:“阴阳两界,实一墙之隔耳”。

    遂夜宿仙台,见月光泻泻,清风徐徐,碧波荡荡,仙岛渺渺,天台巍巍,星汉迢迢。赞曰:大美不言,真人间仙境也!忽闻谷中琴声幽幽,玄乐绵绵。寻声觅去,至一茅舍。屏息静听,恐乱仙音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