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是知己

    第一百一十六章:是知己 (第2/3页)

而后子鱼继续去监督了。

    谢令姜则是到了三叔的身边来。

    “长安啊,你觉得这地方的环境好不好?”

    谢令姜笑。

    “这是圣人和三叔再三斟酌考虑之后选的地方,再无论如何也不会差到哪里。”

    “国朝衰弊,我心里头的晋国不是如今的模样。”

    谢安徐徐的叹了一口气。

    “我们陈郡谢氏,偌大的家族,鼎立中原之上也是无比的艰辛的。特别是如今的中原,实在是叫人长叹,当真可惜。”

    谢安还想在说些什么。

    可是忽然被谢令姜拉住了袖子。谢令姜满含泪光的看着三叔,她知道三叔心里头在想些什么。

    三叔是谢令姜前生今世最佩服的人,少以清谈知名,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他才东山再起。

    三叔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

    三叔为国为民,为江山,也为百姓,可是这样的三叔,心里头怀着的还有一个简单又纯粹的稷下学宫的理想。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学术博大精深,包含了当时各家各派的思想,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

    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其中主要的如道、儒、法、名、兵、农、阴阳、轻重诸家。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其中著名的学者如孟子、淳于髡、邹子、田骈、慎子、申子、接子、季真、涓子、彭蒙、尹文子、田巴、儿说、鲁连子、驺子、荀子等。

    尤其是荀子,曾经三次担任过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当时,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从而使稷下学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