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扫前缘

    第一百二十七章:扫前缘 (第2/3页)

战场,就出现了这样的事情。

    可是谢令姜不知道,战火纷飞的日子,哪里能够知道彼此的音信呢?只能够望着天边飞走的鸿雁,实在是有些孤独的可怕。

    谢安石,即谢安。

    江左宰相,麒麟之才的谢安。

    违背了从前不出山的誓言,被一群凡夫俗子所嗤笑,被自恃清高的那些清流们讥讽。

    征西大将军桓温邀请谢安担任自己帐下的司马,谢安接受了。这本来只是很寻常的事情,然而消息传出以后,竟然引起了朝野轰动。

    桓玄难以置信的感慨道:“太傅东山二十余年,遂复不终,其理云何?”

    谢令姜却是望着外头枯黄的落叶,而后惆怅道:“三叔太傅先正以无用为心,显隐于优劣,始末正当动静之异耳。”

    平静无波的建康城里,忽然有一场瓢泼大雨落了下来。

    北方前秦最为强大,前秦王苻坚四处用兵,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多次侵扰晋国边境。

    于是朝廷商议要挑选一位能够防御北方的良将。

    前面四叔谢万才兵败被废,南康长公主驸马都尉桓温又位高权重,拥兵自重,似乎不是什么合适的人选。

    谢安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负责军事。

    似乎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陈郡谢氏再一次在危机中崛起。

    升平四年十月,谢安石便推荐了谢玄。

    中书郎郗超虽然一向和谢氏不和,但听到这一举荐却十分高兴,他称赞道:“安违众举亲,明也。玄必不负举,才也。”

    而别人却不赞同郗超的意见,郗超又说:“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亦得其任,所以知之。”

    于是朝廷召谢玄回朝,任他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守广陵。

    在谢安动身前往江陵的时候,许多朝士都赶来送行,中丞高崧挖苦说:“卿屡次违背朝廷旨意,隐居东山不出,人们时常说:“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如今苍生又将如卿何!”

    而三叔谢安夷然毫不介意。

    幼子谢玄此时已然是大郎君了,一身骑装穿着铠甲,束起头发戴着头盔在行军的行伍之中,并不引人注目。

    十七岁的谢玄上任后,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然后他鉴于当时晋军缺乏战斗力的事实,招募勇士,组成北府兵。他所招募的人多是从北方逃来的农民,他们这些人背井离乡、历尽磨难,有北上抗敌、重返故乡的强烈愿望。经过一段时期的严格训练,成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

    而谢令姜呢?谢令姜背弃了谢长安的闺名,化名谢道韫,一时之间在北府兵里也是数一数二的英勇善战,颇有威名。

    只是仿佛是天阴沉沉的,战事的烦闷也从不肯停歇,谢氏一族的荣华与富贵都仿佛在经受漫长的考验,他们都在为此而努力。

    可是可以吗?

    他们在与天斗争,他们天真又可悲,他们绝望而末路穷途。

    “晋祚存亡,在此一行。”

    “可将当轴,了其此处。”

    “愿小儿辈大破贼。”

    谢安号令三军,三军冲锋在前,竟然不畏惧前秦百万大军。

    誓死厮杀,不屈不挠。

    阮遥集也在三军里头,只是他与她,咫尺天涯。

    “世人都说你配不上我。”

    女郎骄矜温柔。

    “那又如何?”

    少年郎朗笑如清风。

    也是因为这句话,谢令姜选择的人是王知音。

    这传出去是了不得的佳话,可是说在心里头,却是难免的悲伤。

    当三叔鼓舞士气。

    “天地无知,使伯道无儿。”

    “顾长康画,有苍生来所无。”

    “晋祚存亡,在此一行。”

    “可将当轴,了其此处。”之类的话语声在脑海里回旋的时候,当谢安带着棺材出征的时候,当朝臣帝王的施压的时候,当家兵浴血奔回家门报信后咽气的时候,谢令姜,着一身白袍,终究答应了联姻。

    那不过是设计好的一场大戏,真正可悲,可叹,又无可奈何。

    阮遥集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