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目光短浅

    第176章 目光短浅 (第3/3页)

    “呵……人老了,总爱多念叨几句,你竟然不觉得烦?这要是换作别人,恐怕耳朵都已经听出了多厚的一层茧了吧?”

    谢霍习惯性的摸了摸自己的胡须,像一个慈悲的老父亲。

    “晚辈觉得丞相说的话十分有道理,字字珠玑,晚辈颇受教导,所以就爱多听些,还怕丞相觉得烦呢?”

    “古话说的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看哪,你这孩子,将来肯定有一番大作为,我们这些将老之子,就只能在天仰望了……”

    这一刻,谢霍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仁玉,想当年,他也是一个谦谦如玉的贵族子弟,善良,正直,文武双全。

    见过谢仁玉的人,都会称赞,谢丞相真是教子有方,就连景元帝,也很喜欢这个侠肝义胆又忠诚的儿子。

    他多欣慰,自己有这样一个让自己骄傲的儿子,只是一直为儿子的无心官场颇为苦恼。

    他总觉得等儿子长大了,就会明白他的一番苦心,就会明白国家面前,没有愿不愿意,只有做与不做。

    可是啊,他看着这个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朋友,有了自己喜欢的姑娘,甚至成了亲,有了孩子……

    他还是好江湖道义,不愿与官场有过多的交集,他甚至曾经哀叹: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直到那一天,让他欣慰的一切,全部都毁了,他才恍惚的问自己:仁玉仍然没长大……还是早就长大了?

    不过,那些问题,都已经不重要了……

    “丞相此言差矣!”

    阳远突然开口打断了他的思绪,他怔怔的转过脸看着阳远,突然想不起来刚刚说到哪了,哪句话……差矣?

    “这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确实是个道理,可若是老人说的不对,那也不能盲目呀。”

    “哦?”

    谢霍尴尬的笑了笑,总算是想起来了,刚刚自己说了什么,期待的看着阳远,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您看,前段日子里,晚辈拿出了家里的银两来赈济灾民,家父是怎么也不愿意!无论晚辈好说歹说,家父都在阻止晚辈,可是当初若是不那么做,这京城……恐怕就真的又要多些怨灵了……”

    阳远看着脚下的路,深思熟虑的样子让人不自觉的欣赏。

    谢霍走在他身前,神情恍惚。

    他对阳远有亲切感,不是没有原因的,首先是因为这孩子很善良,是个清廉好官,不像是那些富家纨绔子弟,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

    他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行侠仗义,不求回报,是非分明,性格虽然也有些固执,但却懂得变通。

    如果当初谢仁玉能够像他一样的话,也不至于发生那一切,可是……

    说来说去,到底还是他作为父亲,先犯了错,就连改正的机会都没有给自己,解释原谅的权力也没有给家人,都怪他的目光短浅。

    谢霍仔细回味着阳远的方才说的那段话,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onclick="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