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2

    1502 (第2/2页)



    假设我自己的兵力不够,或者后方不稳,还可以用这个办法逼对方效劳,可以产生一种短期的效果。

    但长远来说,这种投名状制度却会损害民众的精神,让民众习惯作恶,生生造成一个黑暗的时代。

    武陵这边都是苗民,平素非常原生态,质朴善良,好勇斗狠一些不算什么,只要基本的道德底线还能坚守,就不愁没有希望。

    我的目标是让大家一起好好生活,然后才有动力打更多的仗。如果追求短期的效果,到后来屁股后面也就没有几个人跟着了,只会越是打仗,就越是元气大伤。

    打仗本来就是一件高消耗的事情,再这样下去,就难以为继了。所以我劝降对方的目的,只是借路。

    不让他们向自己人动手。当然,跟在后面观摩,顺便劝劝对方,早点归降也好。

    而沙摩诃虽然加成比较牛,我军的加成也同样不差。单单是【亿人斩】的加成,就达到私属兵力60%到80%,正式兵力50%,驯兽也有30%。

    张阿和卢俊义的加成,则让我的正式兵力达到了80%以上的加成,驯兽则达到了60%的加成。

    防御方面跟对方相比稍有不足,但攻击方面反而超过。就算远程攻击,我军也是拥有整体的作战优势,跟沙摩诃麾下不能形成规模的战力相比,大大占优。

    更加重要的是,很多跟随沙摩诃出战的领主,本身就已经归降,到时候他们在战场上不作为,沙摩诃的阵型必然漏洞百出。

    事实上,沙摩诃能够带出的兵力并不多,因为很多兵力还要留下来防备南蛮、刘表和刘璋。

    而就算带出来的兵力,经过内应的配合,我军进行了穿插包围,敌军每一处的战斗力都不强,全部落入了我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接下来自然是一点点在优势下进行劝降了。在这种摧枯拉朽的态势中,又有已经归降的领主派出使者进行劝说,余下的敌军也逐渐土崩瓦解,到最后各处都渐渐沉寂,只剩下沙摩诃还在被包围之中。

    而当所有家族的家主都跑到沙摩诃面前进行劝说的时候,沙摩诃终于长叹一声,接受了劝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