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民心所向

    第二百一十八章 民心所向 (第2/3页)

但不反对,还要主动支持。益阳王虽然心有不甘,也没有别的办法。

    过了数日,朝臣再次劝进。这次是朝臣主动提议,还由中书省写了一份奏折,联合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员共同署名。这次的劝进规模比上次正式多了,人数也更多了。只是这次楚王还是拒绝了,毕竟以往都要劝三次,这才第二次就同意,岂不是让人笑话!朝臣也不多说,只是劝了几句,不答应也就算了。

    这几天,昭若恤找到了礼部尚书章元功和鸿胪寺卿汪显正,让他们提前准备称帝的事宜。虽说楚王还没有同意,都知道是迟早的事,需要提前准备好,不然到时候太过仓促,闹得楚王不高兴,事情就大了。

    楚王自称有熊氏,是上古火神祝融的后裔。中原王朝都是泰山封禅、祭祀炎黄二帝,楚国却是祭祀祝融。称帝这么大的事,自然要提前祭祀祝融,希望能保佑楚国昌盛。祭祀和称帝的一应事务,从楚王和百官礼仪,站立座次到衣着穿戴、规行步矩,使用器皿等,都是礼部负责。鸿胪寺则需要负责王宫内的典礼、宴飨、册封等事宜。

    又数日后,朝臣再次劝进,这次比前两次更隆重,连久不问世事的衡王昭賨都战战巍巍的入朝劝进。不但在京的文臣都来了,从三品以上的武将,以及有爵位无官职的公侯也来了,柳霏霏也在其中。这是第三次劝进,按照规矩,这次楚王无论如何都不能再拒绝了。

    当楚王坐上王位,看到殿下人头攒动,大殿已经站不下,很多人只能站在殿外。左右丞相拓跋恒和许德勋两人代表百官,奏请楚王称帝。

    楚王心下激动,面上却道:“众位爱卿这是何苦,本王虽然执掌楚国十余年,并无寸功,如何能当得起这帝位?何况楚王自建国伊始,奉中原夏朝为正统。此刻夏朝尚在,我岂能僭越。”

    拓跋恒奏道:“大王此言差矣。大王继位十年有六,初时不过十余州,且国力虚弱,常受四邻欺辱。十余年间,大王让楚国繁荣昌盛,并灭了吴粤两家世仇之国,使楚国拥有现在之前三倍国土,扩展了数十州。这等功绩,已经超越先王,该当称帝。”

    楚王摇头道:“这些功绩并非寡人所有,乃是众卿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岂能算在寡人一人头上。先王功高盖世,尚且不愿称帝,寡人一守成之人,哪敢越先王之上。”

    拓跋恒道:“先王建国,功高盖世;大王拓疆,功绩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先王因局势不能不委身于夏,此时国力昌盛,正该由大王与夏对峙,一雪前耻。”

    楚王道:“即使寡人又拓疆之功,与先王最多不相上下,如何能强于先王?而且江南方定,民心不稳,更需安定百姓才是。我为帝王,若无民心向背,寡人岂能心安?”

    拓跋恒道:“大王不必担心,民心已顺,大王且看殿外。”楚王顺眼看去,只见殿外站着很多人,并未看到别的什么东西。拓跋恒道:“请大王移驾殿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