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任侯爷的志得意满
第六百二十六章:任侯爷的志得意满 (第1/3页)
宁远侯府的书房中,任礼坐在主位上,环视着底下的诸人,尽管知道这个时候不应该,但心里还是忍不住升起一阵志得意满。
任家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任礼的祖籍在河南彰德府,早年间,遭了大灾,他无路可去,就投了军籍,原本也没想着建功立业,就只想着活命。
当时还是洪武年间,边境尚有前元余孽,屡屡犯边,于是,新征的兵员大都被送到了边境,任礼自然也不例外。
原本,任礼的命运应该和许许多多一同入伍的普通军士一样,屯边,操练,巡视,杀贼……
最后,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年老退役,换自己的儿子继续入伍,重复他的一生。
然而,命运是如此的神奇,到了边境后,任礼被分到的卫所,叫大兴卫。
当时, 负责掌管大兴卫的人, 是太祖皇帝的皇四子,燕王殿下!
于是,靖难之役爆发。
任礼没读过书,也没好好的练过武, 他就是有把子力气, 在战场上敢拼命,再加上人也机警, 在战场上, 是一等一的夜不收。
一场场战役当中,像他一样的人有很多, 有的人死了, 有的人活了下来。。
任礼很幸运,他没死。
战事固然惨烈,但是,活下来的人, 也得到了应有的殊荣。
燕山戍卒, 从普普通通的边军,摇身一变, 成了皇帝陛下的嫡系部队。
与此同时, 在一次次的战场搏杀当中, 任礼也从小小的戍卒, 一步步成了小校, 百户, 千户……等到燕王殿下登基的时候, 他已然是堂堂的都指挥使。
然而, 还是那句话,像他这样的人很多。
都指挥使已经是任礼不敢想的官职, 但是,大封群臣的那天, 任礼站在队伍的中间,看着一块块丹书铁券,一道道华丽的麒麟,白泽补服, 他的心中,还是涌起万分的艳羡之意。
勋爵世家,简简单单的几个字, 是所有像任礼这样的武将,一生追求的象征。
后来, 任礼追随太宗皇帝北征,跟着宣宗皇帝平定汉王叛乱,步步高升,但始终难以跻身勋爵世家之列。
世袭铁劵,非社稷军功不封!
不是人人,都能够有机会在靖难当中,拿到能称之为‘社稷军功’的功劳的。
就这么苦苦熬着, 任礼被外放到了边境镇守。
那个时候,他已经五十四岁了,作为一个武将, 还不能算是年老, 但是,他对于自己的未来, 已经不抱太大的希望了。
靖难, 北征,平叛,他都参与过,大大小小的功劳,也拿了不少……
但是,社稷军功这四个字,实在太难了!
何况,那个时候,幼帝登基,三杨秉政,罢一切不急之务,任礼身在边境,接到的命令永远是尽可能不要发生大的冲突。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任礼的这一辈子,就将在甘肃的任上待到死。
然后,如果朝廷念及他一生的功劳,或许能够追封一个,没有丹书铁券的爵位,刻在墓碑上头,供后人瞻仰。
在甘肃的任上,任礼消极过,但是到底,还是尽忠职守的做好了自己的本分,守备练兵,保境安民,好好的在军中经营,为子孙后代铺路。
然而,就像是当初懵懵懂懂的参与靖难一样,老天爷再一次垂青了任礼。
正统三年,鞑靼部想趁大明幼主登基,朝局不稳,乘虚而入,屡次犯边。
或许是为了震慑宵小之辈,一向保守的张太皇太后和三杨,竟然下令大军出击。
这一战,明军千里奔袭,东西夹击,直抵汗帐,生擒鞑靼大小首领一百五十余人。
战功卓著,战绩丰富,作为总兵官的任礼,终于可以独享这一份大大的‘社稷军功’!
他拿到了爵位,以功封宁远伯,予世劵,准世袭罔替。
任礼当时觉得,他这一辈子,已经圆满了!
自寒微而起,一步步节节攀升,最终成为了真正的勋爵世家,这是年少时只想活命的他,连想都不敢想的。
然而,有起便会有落。
刚刚得爵的时候,任礼着实风光了一段时间,大大小小的拜帖接到手软,所到之处,皆是逢迎拜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