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压力来到了金尚书这边

    第六百五十三章:压力来到了金尚书这边 (第3/3页)

磨合。

    从这个角度出发来想,压下此事,自然也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反正,赤斤蒙古卫到宁夏,中间时有劫掠之事发生,使臣一路行来,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发生。

    朝廷要做的,只是将使臣曾经到达宁夏的记录全都销毁,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就可以了。

    这种状况下,赤斤蒙古卫要怨,也只会怨任礼,和朝廷没关系,而太上皇,则可以继续掌握朝廷大政,保持好边境的稳定,为自己‘建功立业’做准备。

    证据都摆在眼前,想要推出结论并不困难,但是,说到底,那是太上皇,这个结论即便就在嘴边,也不是人臣可以议论的。

    因此,随着金濂的声音渐止,大殿当中重新陷入了一阵沉寂。

    直到片刻之后,上首御阶之上,天子平静的声音响起,字字句句,都像敲打在众人心上一般。

    “民间俚语有句话,叫一样米养百样人,这世上有迂腐的不懂丝毫变通的老古板,便有打着为大局计,可牺牲小义的伪君子。”

    “这其中,有些人是打着大局的旗号牟取私利,也有些人,是真的觉得大局重于一切,小小道义,若能换得大局安稳,理所应当。”

    “但是,朕想说的是,道义无大小,便如礼法一般,后者约束言行,前者约束人心。”

    “心偏了,路就偏了,心中失了原则和道义,便走不上正途,一条错误的路,永远也走不到想要的终点!”

    “人心中若无道义二字,终会害人害己,酿成大祸!”

    这番话说的极重,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众人又何尝听不出来,天子所说的,失了原则和道义,走上歧途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如今身在南宫的太上皇。

    应当说,这还是头一次,天子这么毫不掩饰的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指责太上皇的过失,尽管,仍然没有明着说出来,可这种举动,毕竟是以前尚未有过的。

    底下众人神色各异,但唯有于谦的神色最为复杂,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殿中又沉寂了片刻,御阶上再次响起一声叹息,旋即,众臣便听到,天子再度开口叫道。

    “金尚书?”

    金濂心情复杂,知道这件差事,到底还是要落在自己的身上。

    应该说,从心底里来说,金濂是认可天子刚刚说的那番话的,但是,还是那句话,道理是道理,不能当饭吃。

    真正处理起事情来,还是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的。

    别的不说,这件案子要真的就这么全部翻出来,朝野震动还在其次,关西七卫那边也是麻烦,除了这些之外,如今天家好不容易各归其位,这才刚安稳没多久,天子就开始翻太上皇的旧账,传扬出去,还不知道会让朝野如何议论呢。

    这种种问题,单是想想,金濂就感觉头皮发麻,他不过就是想好好查个案子,结果谁知道,牵扯出这么大的事端。

    早知道,刚开始就闭嘴多好。

    不过,事已至此,也没有退路可言了,只希望天子不要让他太过难做吧……

    心中一阵叫苦,金尚书还是不得不拱手上前道。

    “臣在。”

    朱祁钰扫了一眼底下,将众人的神色都收入眼中,随后便道。

    “既然此案乃任礼私自所为,不涉甘肃众将领,朕便不动此干戈,撤换诸多将领,但是,此案刑部当严加审理,细致察查,朕仍命你为总督三边军务大臣,总辖甘肃,延绥,宁夏等处军务,予临机专断之权。”

    “另外,既然此案涉及到关西七卫,那么,你便持朕旨意,亲自去一趟甘肃,宣赤斤蒙古卫都督阿速入京作证,朕会命王敬等人竭力配合你行事。”

    话至此处,朱祁钰的声音顿了顿,想了想,拿起手边的起居注,递了过去,道。

    “这本起居注,你也带回去作为物证,不过,此乃宫中密档,你需善加保存,不可轻易示人,此案重大,一应案情全部查清之前,尽量先不要对朝野公布,你可明白?”

    这番话含义颇深,金濂接过那本起居注,心中隐隐约约的猜到了天子的用意,但却来不及细想,便点头道。

    “陛下放心,臣定不负陛下所望,将此案彻查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