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四章:新年第一朝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新年第一朝 (第2/3页)

滥杀百姓等罪,经对其属下刘青,李琦审讯,证据确凿,刑部判抄没家产,其族流放戍边……」

    「……参将胡勇,役使官军私垦田地一百五十二顷,被抓后拒不认罪,后查实,其人曾贿赂冒功,迫死官军三十一人,兼有强抢民女,私设刑堂杖死无辜百姓等罪,刑部判秋决,家产抄没,其族流放戍边……」

    「……副将刘钦……千户李铭……把总王力……」噟

    和吏部简单的奏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刑部金尚书的奏疏详尽无比,伴着他老人家平淡的声音,一个个边将的命运被敲定下来。

    一众大臣在旁听着,心思不由有些飘远,虽然说,这些边将的罪行早就已经被查了个差不多,但是,毕竟涉及人数众多,而且,其中还有几个三品,四品的武将,也算得上举足轻重了。

    刑部这次的速度这么快,堪称快刀斩乱麻,看来金尚书是下了大功夫了,而且,仔细听去,这些人的罪行有轻有重,判罚各有不同,但是却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家产抄没……

    目光在某户部尚书身上一扫,众人不由响起了最近京中的另一桩流言。

    果不其然,听着底下刑部的禀奏,天子随后也将手中的奏疏搁下,随后玉音响起,道。

    「照准,并户部所请,此次所审官员家产抄没后,暂归国库调用,以备不时之需。」

    唰唰唰……噟

    天子说完之后,殿中所有的目光齐齐的飘向户部沈尚书身上,这让这位大司徒的脸色忍不住有些尴尬。

    这陛下怎么还记仇的说……

    老脸一红,沈翼苦着一张脸,但还是老老实实的上前,道。

    「谢陛***恤。」

    「臣启奏陛下,年前户部承陛下旨意,厘清国库及各地常平仓,府库存粮,臣现已查明,京仓今有粮食米麦一千四百四十二万石,通州仓……」

    得,看来这一向厚脸皮的沈尚书,也有些挂不住了,这明显是在转移话题。

    所幸的是,天子也没有继续在这件事情上纠缠,平静的听完了户部的汇报,吩咐道。噟

    「农乃国本,若遇灾年,粮食便是百姓性命,户部当继续督促各府,县屯粮,将各地常平仓填至八成满以上,吏部?」

    「臣在。」

    王文跟着上前一步,俯首聆训。

    于是,天子继续道:「此番大计,将常平仓是否填满,作为考评之一,自今岁四月起,都察院遣各道巡查御史查看常平仓,粮食不满八成者,一律不得予上等考评。」

    这番话一出,顿时在殿上掀起一阵小小的波澜。

    关于大计,京城当中早已经是流言纷飞,除了所有人最关注的,刑部即将参与其中外,另一条就是关于常平仓的流言。

    不过,这条流言被传出来的时候,大多数的朝臣,都对此嗤之以鼻,觉得实在太过荒谬。噟

    要知道,吏部考评官员,自有一套详细且繁复的规制,当地的刑案,民风,税赋,文教,治安等等,各个方面都会被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除了这些,官员本身的德行,廉洁,上官的评价,也属于标准之一。

    种种复杂的标准,最终会给出一个相对适中的考评,这套标准,是吏部经过多次的更定,参考了历朝的标准,最终确定下来的,几乎涉及到了方方面面,怎么可能如今突然增加这么

    一条?

    要知道,这朝中有不少官员,都是有地方经历的,所以,他们非常清楚,如果单是要填满常平仓,那么,可用的手段多了去了。

    最简单的,动用库银购粮,复杂些的,找相熟的乡绅借粮,再不然,罚没,加征苛捐杂税,只要想做,容易的很。

    但问题是,所有的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粮食的手段,最终都会转嫁到百姓的身上,成为苛政,若是有些地方官员打着朝廷的旗号胡作非为,说不定还可能会激起民变。

    而且,大量的粮食被囤积在常平仓中,如何保存下去,也是一个难题,陈粮多了,若不想白白浪费掉,就只能平价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