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推迟京察?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推迟京察? (第1/3页)
“吏部请京察的奏疏,朕已经看过了,不过,关于京察的章程,朕上次和诸卿提过,不知诸卿如今可有什么想法?”
果不其然,安排好赈灾的事情以后,紧接着,天子的目光,便看向了其他的几人,开口问道。
其实,这并不算意外,自从上次京师地震以来,钦天监发出警示,数年之内,会接连有大灾发生。
当时,这个说法只在上层流传,很多的大臣都对此不以为然,觉得这是妖言惑众。
但是,随着后来,这个说法流传出去,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钦天监所言的,很有可能是真的。
从去年的旱灾,到今年的雪灾,旱灾,让朝中的许多大臣都开始考虑,一旦钦天监所言不虚,接下来的几年,仍旧是大灾之年,那么应该如何应对。
这也是朝中很多大臣,一直都在上奏,要求停罢一切不急的工程和战事,休养生息的原因所在。
这是长久以来验证过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开源节流之所以能够并列,是因为二者大多数时候,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不管是寅吃卯粮,还是节衣缩食,总归,这里省一点,那里省一点,基本都是能够省出来的,毕竟,再大的灾情,也就是部分地方而已,绝不可能出现整个大明都颗粒无收的状况。
只要户部能够扛得住压力,朝廷能够不大兴土木,再大的灾情,也是能够渡过去的。
但是,显然,天子对这种解决办法并不满意,既然节流不行,那么,就只能开源。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皇帝是盯上了朝中的这些大臣了……
在场众人看了看一旁的王文,却发现这位老大人,这回眼观鼻鼻观心,并没有要出头的意思。
反倒是户部的沈尚书,神色略显纠结,随后,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自古朝政之大,莫重于吏治,吏治清明,则朝廷安顺,吏治不宁,则社稷败坏,京察本就是为了考核官吏所设,自当有整顿吏治之效,此前大计之时,吏部牵头,刑部,都察院协理,果有成效,此次京察,亦可效仿。”
此言一出,倒是让众人有些意外。
倒不是沈翼说了什么新鲜的话,而是,这个提议,竟然是从沈翼这么一个向来对执掌之外的事闭口不言的大臣嘴里说出来,着实是有些不寻常。
再看王文,脸色却是颇为复杂,随即,天子开口问道。
“吏部觉得如何?”
“回陛下,臣觉得沈尚书所言有理。”
就这么一句话,王文便没了下文。
见此状况,内阁的两位大臣,顿时有些坐不住了,在场的这几个人,沈翼和王文都表达了赞成的态度,金濂虽然没有开口,但是,这件事情明显对刑部有利,不出意外的话,金濂也不会反对,他们要是再不开口,恐怕这件事情,就这么波澜不惊的就通过了。
但是可别忘了,去年大计,朝廷上下可是抓了不少的官员,这要是在京察再整一次,如何了得?
当下,张敏先开口,道。
“陛下,澄清吏治固然是好事,但朝廷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如此大动干戈,恐怕会让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随后,俞士悦也跟着道。
“不错,陛下,如今各地灾情严重,以臣之见,应当以全力赈灾为主,若是此刻整顿吏治,必会影响各地赈灾,还请陛下三思。”
二人的态度倒是颇为一致,见此状况,一旁的金濂开口,道。
“二位恐怕有所不知,陛下之所以要在此次京察整顿吏治,其实正是因为,去年大计当中,有不少官员供称,他们曾对朝中诸多官员有贿赂之举,另有多桩不法之事,也牵连到朝中的部分官员,故而,陛下才想要借京察将这些案件一并处理,并非要大动干戈。”
这话一出,张敏二人意外之余,心中却也一沉。
果然,刑部也是这个态度。
这个时候,天子也开口道。
“诸卿之意,朕已知晓,不论是赈灾还是朝政,朝廷固然需要用人,可也不能因此,让罔顾法度之辈逍遥法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