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最新军报

    第二十八章:最新军报 (第2/3页)

再拒绝,恐虏贼恼羞成怒,对天子不利。”

    “故而臣以为,此等时候,我等当竭尽所能营救天子。”

    朱祁钰打量了焦敬一番,心道,这倒是个大胆的!

    这番道理错了吗?

    自然是没错的!

    但是这殿内群臣,却没有人敢这么说。

    为什么?

    因为这番话,接着往下说,就该是“……无论虏贼提出何等条件,只要能够救回天子,我等都可尽力为之,待迎回天子之后,再图反攻……”

    当然,这番话是万万不会说出来的。

    可朝堂上,很多话是不必说出来的,表明态度就够了。

    但是问题是,也先抓着皇帝这么一张好牌,他所求的,又岂会是小事?

    果不其然,焦敬刚刚说完,便有大理寺卿俞士悦站了出来,道。

    “不妥,军报已有言明,也先挟天子于城下,所图非金银财帛而已,乃图谋我边镇。”

    “宣府,大同,紫荆,独石,皆为我大明戍边重镇,一旦被也先趁机所占,我大明边防立刻便会毁于一旦。”

    “若如此,也先据边镇而进,我京师则岌岌可危矣。”

    大明完整的边防体系,是在弘治朝才完整构建出来。

    但是当年太宗皇帝迁都北京,便是为了征伐漠北。

    这些年来,朝廷在边境上的布置,一直在不断的推进。

    具体来说,便是据险以守,连点成线。

    以固原,大同,宣府,广宁为基本点,在沿边各个隘口建立城池,驻以重兵,号为边镇。

    至弘治朝,最终形成了所谓的“九边重镇”。

    虽然现在还只是雏形,但是道理是一样的。

    于谦也起身道。

    “俞大人所言甚是,虏贼本为游牧之民,虽骁勇善战,但后勤难以支撑持久。”

    “也先一路进军,越逼近我大明境内,其粮草运输线路便越长。”

    “然则,若尔等据我边镇作为转运点,则粮草辎重绵延不断,必成心腹大患。”

    事实上,在冷兵器时代,打仗打的就是粮草辎重。

    大明这次出兵,号为五十万大军,但是实际上能战者,不过二十余万。

    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就是为了供应大军的辎重后勤。

    对于大明来说,是这个道理,对于也先来说,自然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