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景陵

    探秘景陵 (第1/3页)

    序章

    曹雪芹历经十载,呕心沥血创作了举世闻名的古典名著《红楼梦》(《石头记》),后于除夕之夜,“泪尽而亡”。《石头记》原书稿早已遗失,目前留存于世的是附有“脂砚斋”评语的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

    正是这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让我们了解有关《石头记》的一切渊源和曹雪芹的身世经历。然而也引发了人们无尽的猜测和争论:“脂砚斋”究竟是谁?

    这“脂砚”又是怎样的一方砚台,竟让一个书斋、一个人以其为名,并把脂砚斋、曹雪芹这两个人,一个书斋、一部奇书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惊世国宝“脂砚”一经现世激起“红学”巨浪,赴外展出却又离奇失踪。

    “脂砚”之中暗藏惊天真相,

    一朝皇妃为何至死守护?

    一代名姝为何将它视若珍宝?

    一代文豪为何对它倾心已久?

    究竟是怎样的一方砚台可以传承数百年,一经现世就轰动考古界、红学界?

    层层悬疑由此展开,为您揭示五百年前那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本文基于史实,合理虚构。书中几乎所有人物都是史料中实际记载的真名真姓、真实官职,连人物服侍也是按照大明王朝考证礼仪。

    文中主线是跨越大明盛世七个朝代的一段旷世绝恋,期间经历六位帝王,穿插权谋、宫斗、悬疑、推理、虐恋与挚爱,步步揭示脂砚的来源,揭开大明王朝掩埋浩瀚青史的一段尘封往事!

    明史众多悬案:建文皇帝朱允炆究竟下落如何?永乐皇帝朱棣到底传位于谁?宣德皇帝朱瞻基是否正常即位?汉王朱高煦是生是死?也都将在文中找到答案。

    通过地宫中石刻、壁画的记录和史书的互相验证,相互佐证了我的这段经历绝不是一个梦,也不是幻觉,而是意外发现了历史中真真实实存在的一段过去。

    《桃花源记》的经历或许也是真实的,武陵人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个远离尘嚣的桃花源,离开之后想要故地重游却寻而不得。而冥冥中,有股力量让我进入了这个不平凡的帝陵与妃陵地宫,发现了埋藏千年的历史之谜。

    我从原路返回到宣宗墓室,通道的墓门自动打开,我经过后又自动关闭,再也推不开了。门关上之后,脂砚灯也熄灭了,沉寂了数百年的墓室又陷入黑暗之中。

    出去之后,我站在景陵墓园,凝视着在夕阳映照下,折射晚辉的肃穆牌楼,抚摸着纵横历史脉络的斑驳红墙,走上历经百年沧桑依旧洁白的神道,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黄绿色的琉璃瓦被霞光映照得金碧辉煌,园中树木成荫,芳草萋萋。这样静谧幽深的园林中,地下竟是牵挂不息的灵魂。

    于是,我留下这一段记载,让地下长眠的灵魂能够更加安心,也揭开这一段尘封的历史,让这一段往事还历史的本来。

    请欣赏最新历史、推理、悬疑、宫斗、古言小说《脂砚记》。

    探秘景陵

    作为一位尽职尽责的明陵考古工作人员,我每天都要往返多个墓园巡视。其中,我一向最喜欢明十三陵的清净悠远。现在正值参观淡季,墓园更是冷清无人。天空原本一片蔚蓝,突然云层涌动,太阳晦暗,阳光在云层中透出一丝金光。随后发生了日食,天空异常黑暗。

    但是景陵方向却透出光亮,非常诡异。景陵的地宫虽已经打开,却未向游人开放,不会是有游客。

    我手持探照灯,轻手轻脚进入墓室地宫查看。甫一进去,墓室内外都显得黑暗幽深,忽然看到棺椁后面透出一丝光亮,我快步走过去。

    空间太过狭窄局促,我四处摸索着。也不知道是按到了什么机关,听到仿佛门开的声音。棺椁后出现亮光的墙壁出现一个窄窄的细小洞口,黑暗中寻常很难发现,仅容一人通过。感觉茫茫之中,仿佛有股力量引导我进入。刚一进去,隐约听到关门的声音。

    为了探明情况,我也顾不上想办法出去了,调亮了探照灯,凭光线继续进入洞中。里面阴暗湿热,摸索了许久,突然豁然开朗,进入一个较大的墓室之中。中间一块石碑上赫然一列大字“宣庙贤妃”映入眼帘(“宣庙贤妃”是明宣宗朱瞻基之贤妃吴氏的称号。她是明景泰帝朱祁钰的生母,宣宗在世时封为贤妃,景泰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后朱祁镇复位后,仍称之为“宣庙贤妃”,南明追谥为“孝翼太后”)。

    墓室门一开,石碑上方,出现了一个海棠果形状的椭圆形砚台。如一盏明灯悬于上空,照亮了整个墓室。砚台上面刻满了字迹,整个墓壁也洒满了文字。

    不知是砚台上面的字迹在光照下投影在了墓室墙壁,还是墓壁上面原本就有字,在砚台的照耀下显现出来。我更觉蹊跷,也忘记了害怕,就在洞中细细查看了起来。

    这明明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景陵,为何曲径通幽,能通向吴贤妃的地宫?

    按明朝先例,历来皇帝都是与皇后合葬,故景陵埋葬的是宣宗和继任皇后孙氏(先皇后胡善祥以嫔礼葬于北京西郊金山),为何却又连通了吴贤妃的陵寝?

    而且吴贤妃的陵寝,地宫恢弘大气,诗词、壁画、石刻遍布,规制是应是皇后或者皇太后的。吴贤妃虽然曾在景泰朝贵为太后,但是明英宗复位后,仅是仍称其为“宣庙贤妃”。

    其实这一直是历史上的一个迷:为何明英宗对景泰帝重用的大臣及亲眷或贬或杀,唯独吴贤妃仅由太后降称‘宣庙贤妃’,仍安居后宫,颐养天年,于六十五岁的高龄寿终正寝?

    这段历史,无论是在正史还是野史中,都有记载。更为值得探索的是,野史中还有吴贤妃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生母的说法。然寥寥数语的记录终究太过单薄,但是今日有幸看到这陵寝规制,我更加确信吴贤妃并非一般皇妃。吴贤妃逝世于明英宗第二次即位之后,她的墓室建造规制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