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二十三章代表性人物

    四百二十三章代表性人物 (第1/3页)

    作为一名高智商的管理人才,马周深信一点,那就是只有利益才能安抚人心。

    大家之所以会动荡不安,还不是因为利益不够。

    利益足够,谁会动荡不安。

    马周记得,当初开宴会的时候,尉迟恭说过,如果老子当年能够吃饱喝足再娶个媳妇生俩儿子,家里经营一两间铁匠铺,手下有几个伙计,城外有几百亩良田,天下还不是兵荒马乱,那自己肯定不造反。

    造反的原因还不是活不下去了。

    长孙无忌当年的想法就是把自己妹妹嫁个高富帅,自己跟着高富帅混日子,有能力有机会就光复一下家族,没能力没机会就算了。

    人生就是这样,很无常。

    一大半将军都不愿意承认自己造反起家的,都只会说昏君无道。

    原因就是说出去太难听。

    谁不愿意报效国家。

    故而,马周坚信,自己让吐谷浑百姓吃饱喝足,给了他们一份工作,给他们打通了上升通道,他们绝不会被人一忽悠就造反的。

    王世充那么吊炸天,你把他扔到太平盛世去,看看他能不能崛起。

    草原的杨师道看看自己手里有新建造好的大型牧场,还有手底下专门研究种草的团队,很好很不错。

    他觉得自己生活挺好。

    手底下管着大大小小的牧场几十座,牛羊数量达到三千万,手底下大型商业城池有三座,其他小型城池有十几个。

    肉食加工厂还有三十家,羊毛纺织厂有二十多家。

    而这些都是他这六年奋斗在草原的结果。

    杨师道现在看的很开,我就是一个管理后勤的人,我也没啥目标,我现在让草原民族吃饱喝足了,还把他们都给迁移到城市里,改善了对方的生活环境,又都给了一份工作。

    当然,这是顺民的,不顺的都被扔到钢铁厂工作。

    真的是毫不客气的扔进去,能活着出来算你本事。

    大唐现在可是很缺钢铁和媒的。

    杨师道把自己六年做出的成绩整理一下,全都送到长安备份。

    杨师道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