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京城风云 第一百三十五章 《战国纵横家书》

    第二卷 京城风云 第一百三十五章 《战国纵横家书》 (第3/3页)

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按照太史公的记载,这苏秦游说秦国的时间是在秦孝公刚死,秦惠文王刚刚继位的时候,可是那时候的秦国哪里夺得了巴蜀啊?秦国夺巴蜀那是在秦惠文王末年的时候,所以《史记》中关于这些内容的记载是有些混乱的。

    我们再说苏秦游说赵国的时候,根据《史记》里面的描述,苏秦一见到赵君的面就称其为赵王,然而事实上赵国那时候主政的君主是赵肃侯,这赵肃侯可是一生都没有称王的,赵国首次称王那还是在赵肃侯的儿子赵雍的那个时代,因此《史记》中关于这里的描述在时间线上也有一些混乱。

    更让人惊奇的是,如果我们把苏秦这两次游说的内容都往后推个二三十年的话,那一切就都合乎逻辑了,因为在二十多年后,秦国那时候也有了巴蜀了,赵国也称王了,因此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测,《史记》中所记载的苏秦的那些说辞,其实是二十多年后才出现的。

    太史公是因为听信了《战国策》的内容,才硬将苏秦和张仪说成是同一个时代的,倘若太史公当时就看过《战国纵横家书》的话,就不会那样偏听偏信了,假如他知道苏秦活跃的年代是比张仪晚二十多年的,那《史记》中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自相矛盾的事例了。

    当然了,《史记》中除了苏秦这些自相矛盾的事例之外,其关于齐国和燕国的其它记述,也存在着大量时间线混乱的问题,如果我们拿《竹书纪年》与其一对照的话,就会发现,《史记》中记载的齐国的历史,从田氏代齐之后算起,硬生生被太史公少算了两任君主,这就导致了《史记》中关于战国时期齐国的时间线变得错漏百出。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太史公对于苏秦和张仪这段史实的讲述确实是有一定纰漏的,这种疏漏与其严谨的作风其实并无干系,因为在当时的史料条件下,他已经是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叙述到极致了,太史公非不为也,实不能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