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好好学习

    第一百七十八章好好学习 (第1/3页)

    这种说法来源于唐朝李善,说最初想取甄姬的是曹植,但曹操却许给了曹丕,等甄姬死后曹植去觐见曹丕,席上曹丕把甄姬曾经用的金缕玉带枕送给了他,曹植又抱着枕头返回封城,途经落水时梦见甄姬前来相会,醒来睹物思人,写下了这一篇《洛神赋》

    首先甄姬被许给曹丕的时候,曹植才十三岁,基本还是个孩子,其次,以曹丕的心性会允许别人给他戴绿帽子?更别提把自己的妻子遗物送给别人了。”

    所以这故事呢,基本上是李善他结合了当时唐代盛行的传奇而附会想象编出来的,但是为什么要这么编呢?

    因为最初《洛神赋》其实叫《感鄄赋》曹植当时的封城便是鄄城,但试鄄和甄两个字在古代有通用的情况,比如说《史记》中就有,诸侯会桓公于甄,这里的甄其实就是鄄。

    所以魏明帝曹叡为避母会下令改成了《洛神赋》,后来不明原因的人以为《感鄄赋》是《感甄赋》是曹植由感甄姬而作。

    这就给他们的关系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另外还有一个说法《洛神附》属描写的是曹植的亡妻崔氏,她本出身清河崔氏,是名士崔琰的侄女,容姿绝丽,风华绝代。

    史书记载曹操因为看她穿着华丽。有时节俭,因而赐死,想一想两个人正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老婆没了求解曹植心里的阴影。

    为什么说是写给亡妻的呢,《洛神赋》中有一句,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牵牛织女为夫妇之说,他在另一部附文《九咏》之中也有印证过,除此之外,文中多处类似的说法是用于夫妻之间。

    所以相比是给甄姬的想念,亡妻的更加合理,历史只留下这些蛛丝马迹,至于曹植到底是为谁而写?现在也没有定论,只是写完这一篇付后的十年间,曹植不断给曹丕,曹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重用。

    但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迁封,和没完没了的监视,他一辈子也没能等到亲人的信任,在他四十一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