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神州陆沉,烽火照西京 第二百零一章:血月之下

    第二卷:神州陆沉,烽火照西京 第二百零一章:血月之下 (第2/3页)

完全坐等渔翁之利。

    这几日,他一直在考虑一件事情,如何才能在最小的战损下灭掉仇池军。

    当下,祁弘已经极少出城迎敌,李峻知道其中的原因,自己的心思已经被祁弘看穿了。

    那么,接下来的一战,应该就是武威军与仇池军的较量了,李峻担心这期间会遭到祁弘的趁乱一击。

    “真是够复杂的了。”李峻望着行军舆图,转头对大帐里的众人苦笑。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相互间的不信任与算计是遭成当下局面的根本原因。然而,若让李峻去信任祁弘,那才是一件极其可笑的事情。

    郭方走上前,轻声问道:“大将军,咱们可以分出一队兵马做警戒,若是祁弘敢乱来,索性就连他一同剿杀。”

    李峻点头道:“我也曾想过如此,但后边的事情会比较麻烦,东海王会因此而疑心,祁弘的主帅王浚也将会与咱们兵戎相见。”

    说着,李峻摇头道:“现在啊,还不到时机呀!”

    这句话,大家经常会听李峻提及,但除了郭诵外,谁也不知道李峻口中的这个时机究竟是指什么。

    王瑚皱眉道:“大将军,那咱们也不能就这么耗下去吧?我看呀!不如就一口气杀过去,杀光他们算了。”

    骞韬亦是赞同道:“是呀!大将军,以咱们的兵力,足可以灭掉他们的,无需再等了。”

    军事多议,这一直是李峻所倡导的,大家也都习惯了这种做法,纷纷地展开了讨论。

    听了大家的议论,李峻忽然觉得自己有些过于小心了。

    这份小心不完全是在胜败得失上,而是自己太在意武威军将士的生死。

    如此做,错了吗?

    李峻不能确定,但也知道这种做法并不完全对。正是有了这份在意,自己在行事上少了一分胆魄。

    固然,不能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但兵伐之中的生死本就无常,再多的不愿意也只能是无可奈何。

    这时,一名军卒入帐禀报:“大将军,双锁村那边出兵了,似乎有攻城的迹象,一队正奔向西安门方向,另一队向南行军,好像要攻取南边的霸城门。”

    李峻闻言,心中疑惑,返身走到舆图前。

    当下,以仇池军的兵力与处境来看,他们即便是攻下长安城,也无法做到固守无忧,杨茂搜不退反进的举动,让李峻大感不解。

    望着舆图上两座城门的位置,李峻的目光落在了霸城门处,在那处舆图的三指宽外,蜿蜒曲折的子午道与武关道标识地极为清晰。

    “他们想退到哪里去?”李峻念叨着,抬手在舆图上点了点:“武关道是去中原或荆州,杨茂搜去那里做什么?子午道,是想去汉中,涪陵?”

    突然,李峻转过身,高声道:“王瑚,张景,你二人领五千兵马速去城南的子午谷,挡下任何想要进入子午道的仇池军。”

    说罢,李峻又望向梁志,吩咐道:“你带三千军骑做策应,以防祁弘突然生变。”

    继而,李峻对余下的众人命令道:“余下的人,随我一起攻向西安门,拦下那里的仇池军,让他们两队无法汇合。”

    骞韬问道:“大将军,那霸城门那里呢?”

    “咱们不管长安城,恐怕仇池军也不是要攻城,他们想要跑了。”

    李峻返身回到舆图前,继续道:“他们极有可能是要入子午道攻汉中郡,子午道的城关现已荒废,无人值守,一旦他们占据关城,势必给咱们带来极大的麻烦,绝不能让杨家父子进入子午道。”

    此刻,李峻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犹豫,很有可能会贻误了战机,他要及时弥补这个过错,也决定彻底抛弃内心的那一丝软弱。

    见李峻下定了决心,众人都振奋地站起身。

    王瑚豪迈地说道:“大将军,您就放心吧,别说是子午道了,他们连长安的地界都出不去,全都要死在这里。”

    “好,那咱们就灭了他们,永除后患。”

    李峻说罢,与众将们一同走出了帅帐。

    片刻后,武威军的联营内火把齐明,一道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