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莫名其妙的遭遇

    第三章:莫名其妙的遭遇 (第2/3页)

母女二人。

    因为,李峻在卧床养伤时,眼见且感受了这对母女的情真意切。

    固然,李峻也清楚,这份情意对的是这个身体的原主。

    但如今他成为了这个人,也就得了人家的母子、姐弟之情。这份情意是真的,自己也应该用真心来回应。

    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人,那就应该将她们看作家人,也算是一种补偿吧!

    看着前来见礼的儿子,李云氏慈爱地笑着。李耹则上前一步,轻抻着弟弟长衫上的一处褶皱。

    “二郎,你也别总留在屋中,要多出去走走,这样对更有利于身子的恢复。”

    李耹是长姐,又极是疼爱弟弟,说话做事总有着长姐的姿态。

    “另外,有些事情让下人做就行了,你这身子刚好些,别再累坏了。”

    李耹抻完了褶皱,又将李峻腰间的束带正了正,这才满意地笑了起来。

    李峻一直都恭敬地站立,目光温和且带着笑意。本就俊朗的面容,更显出了几分儒雅之气。

    这时,一滴残留在廊檐处的雨珠落了下来,在李峻的肩头处湿了一个圆点,李云氏抬手抚了抚那湿处。

    “峻儿,你长姐说的对。虽然娘不希望你像以前那样痴迷军伍,但也别闷了自己。”

    李云氏说着话,握起儿子的手,放在了自己的掌心上,继续道:“你长姐在家中住的时日不短,今日便要回去了,你去送送她吧。”

    对于儿子的突然改变,李云氏多少还是有几分担心。

    若能断了军伍的执念固然是好,但要是就此闲出个心病来,这也是做母亲的李云氏不想看到的。

    在坪乡,李家与郭家相距并不太远,但因两家分住于东西两端,来往之间也需要大半日的行程。

    坪乡地势平缓,道路并不难行。

    然而,因为近几年的年景不好,多地都出现了大灾与民变,从而导致流民增加,盗匪猖獗。以防意外,大户人家出门都要有家丁护行。

    故此,李云氏让李峻送李耹回家,也正是出于这一层的考虑。

    午后,李耹拜别了母亲,在一众人的跟随下离开了李家庄。

    李峻与李耹的长子郭诵骑行在最前端,李耹所乘坐的马车在后,十几名身强体壮的家丁则随行在马车周围。

    这段时间,李峻感觉自己的身体恢复得不错,除了得到及时得医治外,与这副身子原本的好底子也不无关系。

    另外,李峻发现自己适应这个世界的事物也是极快。

    例如骑马,原本他以为需要学些时间。

    但练习了几次后,他发觉自己的身体会自然地去驾驭马匹,并在突发的状况下做出本能的反应。

    若是全部归结于本能吧,李峻觉得也不尽然。或许应该算是一种记忆,一种身体长期训练后的机体记忆。

    并骑前行间,郭诵不时地转头打量着李峻。

    郭诵是李耹的长子,也就是李峻的亲外甥。虽然两人年纪相仿,但这辈分却是真实不假。

    对于李峻,郭诵并不是晚辈对于长辈的尊敬,而是发自内心的崇敬。这份崇敬让他愿意跟在李峻的身旁,愿意为李峻做任何事情。

    李峻的改变,郭诵也有所注意。

    但他并没有多想,只是觉得小舅舅伤到了脑子,改了一些习性。而这点小小的改变,并不能动摇李峻在他心中的分量。

    见郭诵不住地打量自己,李峻觉得好笑,瞥目问道:“郭诵,你这次也回去吗?还是继续赖在我家?”

    近段时间,李峻脑中的记忆碎片又聚合了许多。有的更为清晰,有的则依旧是模糊不明,断断续续。

    对于郭诵,他倒是有着清楚的记忆。这份记忆可以追溯到幼年,也可以延续到现在。

    这个少年人始终跟随在李峻的身边,固然那时的李峻并非是他,但这并不妨碍当下的李峻信任郭诵。

    信任可以说成是一种依赖,是最为珍贵也是不可复得的依赖,一次的失去将会永远失去。

    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社会,即便是有着血亲的家人,在某些利益的驱使下都会背叛彼此,又何况是毫无亲情的外人。

    因此,真正值得信任的人少之又少。

    在这里,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李峻是孤独的,他不愿放弃任何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如此一来,李峻觉得自己与郭诵的关系应该要近些,说话也就自然随意了许多。

    “哎,李二郎,什么叫赖在你家?那是我外祖母家,我怎么就不能住了?”

    郭诵虽然比李峻矮了一辈,但年纪却是相差无几。若是有人处,他也是尊称李峻。但在私下里,两人的称呼却是很随意。

    “真是愈发地没有规矩了,你怎么如此和舅舅说话呢?”

    李耹挑起车帘,沉着脸呵斥了儿子。

    郭诵见母亲动怒,赶忙陪了一个笑脸,吐了一下舌头,口中回道:“孩儿知错了。”

    随后,他转头撇嘴对李峻道:“郭诵失礼了,请舅舅见谅。”

    “嗯,小孩子要有礼数,下次注意。”

    李峻故作老成地教导着,脸上满是戏谑的笑。随后,他将目光望向了远处。

    近来,因为雨水的增多,不远处的秀水水面加宽了不少,几艘商船正在河水中随波而行。

    河对岸,姑射山上已是一片浓绿,雄壮的山体倒映在起伏的水浪中,时而清晰,时而散乱。

    坪乡三面环山,一面抱水。

    依山傍水的好地势让这里多出良田,每年庄子里的谷物收成都是自用有余,多有富盈。

    近两年,由于青、徐、雍,秦四州大旱,导致田中谷粒绝收,饥民无数,粮食的价格也随之飞涨。

    因此,除了一定的存储外,各家庄子都会将大部分的粮食经秀水,再转入汾河卖向他处。

    另外,自古潞州善丝织。

    平阳与潞州相近,此处的山林间又多桑树,各大庄子中或多或少都有自家的桑蚕养殖,这其中又以李家庄的规模最盛。

    李家不仅蚕茧的产出大,而且庄子里还有生丝与坯绸的加工作坊。因此,每年都会有客商前来采购。

    所有的这些商物运输都离不开秀水,河水中的商船也从未中断过。

    当众人行至一岔路口时,李峻望向前方远处的码头。码头处似乎有些人与马匹刚下渡船,显得有些杂乱。

    李峻通过脑中的记忆得知,过了码头再行一段路,就应该到郭家坞了。

    “码头那儿不少人呀!”

    “是呀,那些骑马的像是平阳军的人。”

    李峻与身侧的郭诵闲聊着,并转头回望了一眼后面跟着的人,将手中的马缰随意地轻晃了一下,径直向前过了岔路。

    前方,一队兵骑相向而来,对方的马速极快,不大功夫便与李峻等人相会。

    在兵骑未近之前,李峻就已经让后面的马车与家丁尽量地靠边一些,多让了道路。

    但那队兵骑行进的极其霸道,十几匹战马占了大半条路。待到彼此靠近时,有的战马竟差点儿踢到停在路边的人。

    李峻用衣袖扇了扇眼前飞起的烟尘,转头望了一眼交错而过的兵骑,吩咐了一声后,准备继续前行。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本已错身而过的兵骑却突然转身折返,并列队挡在了面前。

    “东明亭侯,别来无恙呀?本将听说你伤了脑子,不知道好了没有?”

    说话的是一名武将,语气轻慢,眼神中尽是不屑之意,却也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