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十九章 万寿节

    一千二十九章 万寿节 (第2/3页)

了眼睛。

    既然李原名不肯退步,那韩度就主动让一步。

    韩度朝李原名靠近了一些,说道:“李大人既然不肯上奏,那若是在皇上想要为教坊司脱籍的时候,李大人帮教坊司说上几句好话,这总没有问题吧?”

    李原名听到韩度如此大包大揽,心里不免一惊,他想不通韩度有什么办法能劝得皇上回心转意。

    不过,虽然心里好奇,但是李原名却识时务的没有问出来,只是就事说事的道:“若是真到了这一步,下官自然不吝美言。”

    “好,一言为定。”韩度露出满意的笑容,朝李原名伸出手。

    “一言为定!”

    这个条件看起来对李原名非常简单,好似韩度吃了亏一样。但其实不然,有的事情,在关键的时候,关键的人能够帮忙说上一两句好话,事情几乎就会顺理成章的决定下来。

    李原名是谁?礼部侍郎,在礼部没有尚书的情况下,他就是礼部的最高官。如果他在老朱犹豫的时候,能够站出来说句话,那是能够真正改变老朱摇摆不定的心意的。

    李原名回去之后,慢慢的觉得自己是不是答应韩度太快,有些亏了。

    可是隔日之后,在他接到圣旨的那一刻,他就完全不这样想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李原名恪尽职守,勤于用事,深得朕意......即日特封李原名为礼部尚书,钦此!”

    “臣谢皇上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对着面前的圣旨五体投地拜了足足三拜,李原名才慢慢的站起,在身上扯了几下,将衣冠整理的一丝不苟。

    传旨宦官笑着上前双手递上圣旨,笑着恭贺道:“李尚书,恭喜啊。”

    接过圣旨的一刻,即便是以李原名的城府,也情不自禁的激动的脸色通红。他做梦都渴望坐上礼部尚书的位置,却没有想到竟然会来的如此措手不及。

    到现在,他都还恍若梦中。

    韩度听到李原名成为了礼部尚书,惊讶之余,又急忙赶去祝贺。

    当然,韩度可不仅仅只是去祝贺李原名的。

    喝了口茶,韩度若有所指的笑着说道:“李尚书真是真人不露相,深藏不露啊。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被封为尚书,不知道李尚书最近可在皇上面前又立了何等功劳啊?”

    突然直接被升官封为一部尚书,没有足够的功劳根本就说不过去。别看侍郎和尚书只隔着一步之遥,但是就这么一步,不知道有多少人奋斗了一辈子都没能够迈过去。

    想当初,就连韩德都没有能够成为尚书,止步于侍郎。

    侍郎看着仅在尚书之下,但是连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真正的决断权都没有在侍郎手里,而是在尚书手里。就算是想李原名这样的侍郎,即便是他能够自己决断,但是终究是名不正言不顺。

    只有成为真正的尚书,才是天子的近臣,文官的顶峰。

    李原名自家人知道自家是,他从昨日回来之后,什么事都没有做过,能够立屁的功劳?不用想他也知道,他这个尚书肯定是因为昨日请皇上赐名的举动,让皇上龙心大悦,才让他迈出了这最为关键的一步。

    都是聪明人,李原名也不和韩度玩什么虚的,摩挲着茶杯,神采奕奕的说道:“侯爷请放心,本官从来都是一诺千金,既然说了一言为定,那就不会有任何的更改。”

    “好,那本侯就多谢李大人了。”韩度笑着端起茶杯朝着李原名敬了一下,抿了一口,眼睛顿时瞪大,露出惊奇的神色,点头说道:“好茶,好茶!”

    韩度之所以迫不及待的来此,就是因为怕李原名当了尚书之后,就把他们以前的约定给抛掷脑后了。李原名是侍郎的时候,韩度并不担心,因为只要他不傻他就不敢反悔。

    但是李原名当了尚书之后,就不一定了。成为尚书,李原名就真正的成为了朝廷重臣之一,是入了皇上眼的人,可以随时入宫求见皇上。

    而老朱对于他的意见,肯定也会更加的重视,即便是不准许,也不会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他,这和礼部侍郎完全不一样。

    李原名同样端起茶杯,一茶代酒朝着韩度回敬了一下。

    两人相视一笑,彼此重新定下默契。

    ......

    万寿乃人君之始!

    万寿节期间禁止屠宰,前后数日不理刑名,文武百官还要按制穿蟒袍补服。这一天,京城的匠人们用彩画,布匹等将主要街道包装得绚丽多姿,到处歌舞升平。各地文武百官,设置香案,向京城方向行大礼。

    万寿节当日,老朱要在御殿接受王公百官的朝贺及贡献的礼物,同时也会按照官员等级高低赏赐百官。

    通常都是,百官给老朱的礼物都不怎么值钱。很多都是字啊,画啊......之类的东西。而且都不是什么名家墨宝,绝大多数都是百官自己提笔给老朱写的。

    虽然说按照礼仪就是应该如此,以便体现百官的廉洁,以示家无余财,礼轻情意重。但是对于洪武年的百官来说,即便是没有礼节要求,他们绝大多数也拿不出什么值钱的礼物送给皇帝。

    没有办法,谁叫皇帝给他们开的俸禄太低呢?也就这两年百官的日子要好过一点,但也就是能够在京城租个宅子,让全家吃饱穿暖,隔三岔五的能够吃上顿肉而已。

    现在的肉价可不贵,尤其是海鱼干货更是便宜的比粮价贵不了多少。

    相反,老朱的回礼就要阔绰的多了。虽然也没有银钱之类的俗气之物品,但是御酒是必不可少的,还有绫罗绸缎这些也是要回礼的,还有茶叶、胡椒、肉蔻等等。这些东西可都是硬通货,就拿御酒来说吧,老朱赏赐的就比海鲜楼的神仙醉还好。海鲜楼的神仙醉,一斤一壶的卖价十贯。而老朱随手就是每个官员两坛御酒,一坛五斤。就这么两坛子御酒,若是不喝拿去悄悄卖了,不说一百贯,起码也能值八九十贯宝钞。

    至于丝绸、胡椒这些就更不用说了,这些都是能够直接当钱来用的。也就是随着宝钞的普及,让人们使用银钱的机会越来越少,丝绸胡椒这些也没有人会直接拿着去交易了。但是这些东西的价值,同样也是不低。

    所以说,老朱的万寿节是百官真正盼星星盼月亮的日子。很多家里拮据的京官,都希望能够在这一日,狠狠的回口血。

    万寿节,正是开始。

    今日天公作美,红日朝升!

    大小京官,武将勋贵,番国使节,各封国王爷,一大早就在红光的照耀下,有条不紊的依次入宫觐见。

    韩度作为万寿节礼官,更是天都没亮,便入宫主持准备一切。

    华盖殿中,老朱高坐龙椅上,太子朱标站在身侧。韩度作为礼官站在丹陛下,然后是从各藩国回来为老朱贺寿的诸王,之后是文武重臣,然后是各国使节,殿外是低品京官。

    时辰一到,韩度当先站出来,向老朱上表:“少昊著流虹之感,商汤本玄鸟之命。陛下二气合神,九龙浴圣。常星不见之夜,祥光照室之朝,请以为万寿节。赋之时令,布之天下,咸令宴乐。群臣以是日献甘露醇酎,上万岁寿酒,王公戚里进金镜、绶带,七庶以结丝承露囊相遗问,村社作寿酒宴乐,名为赛白帝、报田神。上明元天,光启大圣;下彰皇化,垂裕无穷......”说完,韩度朝着老朱躬身一拜。

    群臣跟着韩度,齐齐躬身拜下。

    老朱的声音从前方传来,清晰的回荡在所有人的耳中,“当朕生辰,卿等上贺万寿,上献嘉名,自我作古,是为美事。依卿来请,宣付所司。众卿平身~”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韩度直起身来,转身面对王公大臣,高呼一声:“奏《紫禁城》~”

    群臣听到韩度请奏的并不是既定的雅乐,不由得神色一顿,纷纷朝李原名投入奇怪的目光,想要看看这位新进礼部尚书的态度。

    李原名神色淡定,脸上一直带着微笑,根本就没有把众人的疑惑放在心上,更加没有和他们解释的意思。

    他李原名是因为这《紫禁城》才升任尚书的,现在谁要是敢反对这《紫禁城》,那就是在反对他担任礼部尚书,他就与之不死不休。

    众臣见李原名这个礼部尚书都没有说什么,也明白过来,这里面恐怕有什么他们不知道的缘故。没有人在此时此刻做出不合时宜的事情,都闭着嘴巴,准备静观其变。

    随着悦耳的声音传来,很快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这曲雅乐当中的大气磅礴、恢弘神圣的地方。就连他们站着的大殿,都瞬间变得无比的庄严肃穆起来。一股激荡人心的力量,在他们的心中回荡不休。

    这个时候,再也没有人去想为什么会换掉固定的雅乐了。

    有如此珠玉在前,原本的那些,不过是瓦砾。即便是让他们选,他们也会选择毫不犹豫的将原本的换掉。

    万寿节刚刚开始,一曲《紫禁城》就深入人心,震撼了所有人。

    大雅之乐过后,众人都还在纷纷回味眷恋,周围乐师就开始奏起百鸟鸣,只闻半空和鸣,如同青鸾翔空,百鸟朝凤。

    说实话,以往的雅乐百官是并不感兴趣的,主意还是不怎么好听,只是一位的庄严肃穆去了。往年的时候百官通常都是强忍着难受听着,对于接下来的百鸟鸣却是极为期待。

    今日却恰恰相反!

    百官们正沉浸在《紫禁城》浩大磅礴与恢弘气势当中,还没有细细品味呢,结果就没有了。而他们哪怕是拼命的去回想,都难以清楚的找到当时的感受,不由得纷纷扼腕叹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有机会再听一次。

    心里有着眷恋,对于耳边的百鸟鸣自然就听不下去了。

    好在开始祝酒,眼前的宫廷美食总算是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各部尚书与亲王及番国使节坐于殿上,百官群僚和外使随员坐于殿外两廊。每人的面前都摆放着各色食物,按照品级呈上猪羊鸡鹅兔连骨熟肉,美酒、糕点、干果、水果应有尽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