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夏言的目的

    第十一章 夏言的目的 (第3/3页)

    这一下,连周梦臣都明白了。

    夏言的伏笔在这里啊?

    夏言之前证明自己有坏事的能力,而今推出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做交换。

    说得是这答应另外一件事情,这一件事情就没有人怎么关注了,言下之意,到时候怎么处置都行。

    嘉靖心中顿时一松,说道:“夏卿所言是何事?”

    夏言正色说道:“正是而今京师闹得沸沸扬扬的,三边总督所奏的复套之议。”

    周梦臣听了,心中一凛。这一件事情又转回来了。

    嘉靖听了,也陷入沉思之中。

    复套这一件事情在士林之中传得沸沸扬扬的,嘉靖也不是没有思考过。只是他内心之中很是矛盾。一方面,他也想建功立业,如果曾铣的计划能够成功,收复河套之地,重设东胜卫。那么嘉靖皇帝就完成了成祖以来第一军功。

    这对嘉靖来说,并非没有吸引力的。

    只是嘉靖心中也担心,复套这一件事情背后的事情。

    朝廷的开支嘉靖还是知道的。复套这一件事情,最少要动用大军二十多万,耗费银两数百万两,而且并不是说,花费这么多钱就一定能够成功,凡是都利弊相当的。成功了自然是大利,不仅仅是军功,还有九边形式改变,大明北疆边防线,也能收缩不少,最少榆林,山西,等好几个军镇的边防压力都减轻了。直接减少了财政开支。

    但是万一失败了。

    那也是一个灾难。

    不用看别的,就看土木堡之变后的朝廷形式就明白了。

    大军出塞,自然是要挑选精兵强将的。一旦有失,二十万大军出了问题,大明九边防线,可以说是空门大开。任鞑子蹂躏了。

    这一件事情,嘉靖也是需要时间去思考去权衡的。

    嘉靖沉吟片刻,说道:“此事关系重大,要慎重处置。”

    夏言说道:“臣的意思是,请陛下下令召曾铣回京面圣。当面陈说此事。如此一来,不仅仅北京,乃至天下人都会关注这一件事情。其他的事情就可以放一放了。”

    周梦臣明白,之前曾铣并没有回京,很多事情还可以有缓转的余地。如果嘉靖下令召见曾铣。复套之策,准与不准,总要有一个决断了。

    的确,比起科举弊案来说,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大新闻。

    科举弊案虽然少,但是隔几年都有几次,但是复套却不一样了,可以说是正统之后,大明对鞑子最大一次主动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