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王以祈请罢复套事

    第一百一十六章 王以祈请罢复套事 (第3/3页)

   暗示,他以复套之名,用意却不在复套。而在其他。

    这个其他,却没有说。只是暗示三边总督府,距离京师其实并不远。

    这三点之后,下面还有一些内容,就是对曾铣的私人攻击了,比如贪污受贿,比如党同伐异,这这里特别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咸宁侯仇鸾,说仇鸾娴熟兵法,能征善战。

    却被曾铣百般刁难,最后受不白之冤,不得不回京闲居。

    如是等等。

    周梦臣之上看出了仇鸾应该是严嵩的人。其余的并没有看出来。他看肯定,这些曾铣的罪名是真是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前三条决定了复套成败,皇帝坚持复套,则这些罪名就是过耳清风。如果皇帝不想复套,这些罪名,就能将曾铣置于死地。

    周梦臣看完之后,恢复了平静,说道:“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开始就是兵部尚书上奏?”

    杨继盛沉默片刻,说道:“大概是为了破夏阁老的积威,没有一个领头的在前面,是没有人敢上书弹劾的。我已经听说了,在王尚书上奏之后,已经有大批官员已经在写奏本了。”

    周梦臣哑然。

    的确夏言这一年来做的事情,很讨人厌,比如王杲流放,须知王杲并不是孤家寡人,王杲在户部这么多年,难道没有几个亲近的部下,夏言可以流放王杲,但总不能王杲带过人都赶尽杀绝。最多是调到冷板凳上。或者赶出京师。

    官员之间的关系网,密密麻麻,剪不断理还乱。夏言如此霸道,看似处置了一个人,其实得罪了一群人。

    再加上宗室条例的执行,夏言将天下藩王往死里整了。这些藩王重金悬赏夏言人头的心都有了。之前是拿夏言没有办法,而今兵部尚书打响第一炮,这些藩王有什么不敢跟的。

    当然了,周梦臣也明白,这后面是有一人串联的。

    否则不会来的这么快,这么猛。看上去一字一句都是写曾铣如何?其实将名字换成夏言一点也不违和。

    杨继盛问道:“周兄,你多在大内走动,你觉得夏阁老能过这一关吗?”

    周梦臣说道:“杨兄,你希望夏阁老过这一关吗?”

    杨继盛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夏阁老的确多有不是之处,但是朝中大臣,有进取之心的人,也唯有夏阁老了。夏阁老一去,恐怕今后上下大臣都一心因循守旧,得过且过,朝廷将会走到什么地步了?特别是复套之事,我们付出这么多的心血,再有三四个月,就是出兵的时间了。岂能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