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老将绝唱

    第二十八章 老将绝唱 (第2/3页)

究过,年轻时候当斥候的时候,什么狼狈没有承受过。

    周尚文从来不是一个讲究人。

    如果有痰的话,用手绢包住,这是周尚文的行为?谁要告诉他要这样做,他非吐你一脸,觉得娘们唧唧的。自然随口吐在地上的。

    而什么时候,让周尚文也讲究起来了。

    自然是他咳出来的东西,已经到了影响军心的地步。

    那么手绢包裹的东西是什么?也就不而喻了。是血。一定是血。周尚文身体已经有些支持不住了。毕竟七十多岁的人了,一连丧两子,又连续征战这么多日,风餐露宿,周尚文用兵。没有奇谋妙策,全靠能得将士死力。

    在用兵的时候,周尚文不给儿子们特殊待遇,所以,别人的儿子能战死,他周尚文的儿子也能。

    在平日或许有上下之分,但是在行军的时候。全军一视同仁。士卒吃什么?周尚文就吃什么。

    这种艰苦的环境,实在不适合一个老人。

    对于这些,周君佐都有察觉。但是即便察觉了又怎么样?作为儿子,他还能拗过父亲吗?周尚文从来是战场之上,只有上下。没有父子。只有胜利,没有生死。这个生死,是别人的,也是自己的。

    “没错。”马芳极目远看,说道:“鞑子行军如放牧,放牧如行军,这是优点,也是弊端,优点是可以长驱跋涉,千里跃进,弊端就是,鞑子再怎么加强他们的营地,也不可能与我大明的营地相比。”

    “只要能靠近鞑子大营,从来是一捅就破的。”

    马芳从小在草原上当马奴,可以说明军将领之中最了解鞑子的人。鞑子营地不坚,这缺点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接近于民族性的东西。与鞑子擅长骑兵是一样的。几乎没有办法改。就好像明军养骑兵要付出比鞑子多得多的代价一样。

    曾铣三次大捷,几乎都是突袭鞑子营地,马芳上一次也做过这样的事情。并不是鞑子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实际上是他们改不掉。

    就好像大明百姓几乎每一个成年男丁,都会一两手木匠活一般。很多家里的板凳桌子,都是自己做的。到了营地之中,上面交代伐木,建立营地。只要有工具,大部分士卒都能帮上手,不用训练。

    但是鞑子铁器匮乏,别的不说,伐木的斧头就未必能配够。即便有好斧头,这些鞑子也拿来当武器,谁去砍木头。都舍不得。

    这仅仅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各种原因,大抵与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