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杀气腾

    第五十八章 杀气腾 (第2/3页)

一步者,必杀之,并牵连家小。我丰城侯府说到做到。而今日只要打赢了,每人授田百亩。进则重伤,败者家小皆诛。”

    只有京城的人,才知道勋贵在京师的影响力。

    如果在别的地方,朝廷的触角可能找不到人,但是京师是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萧芹这种严酷的军令之下。

    京营士卒终于稳住阵脚了。在混战之中,勉强稳定了阵型。

    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更加残酷的在后面。

    其实就真正的步战来说,蒙古人是比不上明军的。这是由很多因素约束的。

    首先是身高,蒙古人比汉人要矮,还有蒙古人长期骑马,都是罗圈腿,等等这样的因素,不利于在地上搏杀。而京营士卒是戚继光一手训练出来的。不敢说多杰出,但是基本功还是有的。

    双方咬住了厮杀一时间不分胜负。

    这个时候,丰城侯家将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李儒在外带兵,丰城侯怕出意外,将府中的家将都派出来了,人数不多,也就百十个。毕竟多年没有大规模战争,丰城侯在外代表的规模也不大,用不了那么家将,也没有那么多家将来源。

    丰城侯的家将是怎么来的?不会以为丰城侯府是勋贵就有传下来的家将,这个自然是有的。但问题是,丰城侯要这些世代相传的家将有什么用?真正的战场的武艺,都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

    这些太平惯的家将上了战场,能有多少作用?

    也是难说的紧。

    这些将军都是丰城侯在外带兵一场场大大小小的战事之中挑出来的骁勇之士。对于他们来说,除却一身武艺什么也没有,在下面也升不了官。而且大字也不识一个,升了官也带不了兵。对于他们来说,投身侯府作为家将。各种待遇要在军队中好太多了。即便出去了也倍有面子,遇见了什么事情也能有侯府撑腰。

    甚至真要有意官场,在丰城侯府厮混几年,在侯爷面前混个眼神,立一下功劳,说不定就被侯爷安排到某地当军官。这可比他们从底层一层层爬上来容易的多。

    丰城侯如果没有在外打过仗,这些家将也未必有。

    而且皇帝对勋贵们养家将,其实也是有些注意的。丰城侯自然不敢多养,这一百多号人,个个都是精锐,说以一敌十,有些过了。但是真打起来,三五个不能近身,却也是很正常的情况。

    这百号家将分散在军中,形成一个有力的军官团。

    在列阵放铳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