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吴廷翰的震撼

    第四十六章 吴廷翰的震撼 (第3/3页)

蕙转投心学门庭。

    这是王廷相心中的大痛。也是吴廷翰得已继承王廷相衣钵的原因。

    当然了,学术之争,没有那么多你死我活。虽然薛蕙即便临死之前,与王廷相的关系也不错。但是学术上却已经是冰炭不同炉了。

    可以说,王阳明的弟子与王阳明本身的思想都是有些差别的。

    在吴廷翰看来,经世济用之说,固然是王廷相提倡的。但不是王廷相学说的根本,也不是吴廷翰学问的根本。乃是实学一脉的根本。实学一脉乃是丘浚之后,也算是源远流长。比如高拱而今就属于这一脉的。

    气学学者很多时候,都是一手气学,一手实学。而号称气学之中正宗,也就是关学,关学乃是张横渠一脉相传。时代在关中传播。虽然已经沦落为一地地方学派。但是关学弟子一般都是文武兼备的。

    两者看似二而一,一而二。但是对到底侧重不同。

    经世济用是实学的题眼所在,何为经世济用就很重要了。但是对气学来说,这个问题就等而下之了。

    吴廷翰看出这些技术发展的潜力,毫不犹豫地将经世济用的概念,划到周梦臣经世济用的概念上。之前经世济用是什么意思,已经不重要了。反正今后,经世济用就是这个意思了。

    为了学说的更广泛地传播,做出一些不涉及根本的修改,也不算什么。

    吴廷翰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看见这些东西。本来一些怀疑,早就烟消云散了。毫不犹豫地投向了周梦臣。

    “师弟。你要小心了。当今之事,从来不是对的。就可以的。今日之事,我会守口如瓶的。在没有见到实物之前,你千万不要给别人说起了。”吴廷翰说道:“你要提防小人。这些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周梦臣说道:“师弟明白。”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过来,对周梦臣说道:“大人,时候到了。”

    周梦臣说道:“那就放水吧。”

    “是。”

    片刻之后,滚滚御河水从一条引水渠源源不断的灌入了文莺湖之中,虽然文莺湖加宽加深了。而御河因为干涸也水量也少了不少。但是依然将本来是深坑的文莺湖化作一片碧波。

    看上去非常喜人。

    只是周梦臣的眉头也仅仅是稍稍解开而已。文莺湖毕竟不是什么大湖。真正是大湖的话,即便周梦臣再怎么加急,也不可能在两三个月之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