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参观大同书院

    第四十七章 参观大同书院 (第2/3页)

周边最大的河水都干涸了。不要说浇地了。连人畜饮水都可能出问题了。

    这就是周梦臣不惜一切督促赶工的原因。

    有备无患。

    而今最重要的事情已经完工了。剩下的事情周梦臣不用怎么盯着了。周梦臣转过身来,对吴廷翰说道:“师兄一路车马劳顿。还是早日安置了吧。有事明日再说不迟。”

    吴廷翰说道:“不了。今日看见做得好大事。我而今回去也休息不了。你有空的话吗?不如带我看一看大同书院。我一直想看看大同书院。”

    心学有一个又一个书院。吴廷翰早就想建立一个大书院的。但是奈何吴廷翰没有这个财力与影响力。吴廷翰最高不过当过参议。比知府稍高一级,却是佐贰官。而吴家的产业,也就几顷薄田。养活吴廷翰一家可以的。但是一年下来,也剩不下几个钱。至于办书院?根本不可能。最多算是私塾。

    所以,吴廷翰对大同书院的建立投入了大量心血,将自己的儿子都派过来了。

    有时间吴廷翰也会想。大同书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虽然吴国赏也写了一些书信,将大同书院的情况告诉吴廷翰。但是书信上的东西。总是说不清楚的。

    此刻他自然想亲眼看看,他心中的气学门庭。

    周梦臣说道:“师兄有命,师弟岂敢不从?”

    周梦臣自然不是没有事情。不过,在周梦臣看来,气学是最最重要的事情。无他,他的功绩会淡化,几十年之后,未必有人知道他周梦臣,须知几十年前杨一清在三边总督任上做的,并不比周梦臣差多少?

    但是而今,记得杨一清的人有多少?

    即便他而今对文莺湖下了大功夫,但是不用几十年。这文莺湖大体就有重新修缮。

    唯独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一旦科学,也就是气学思想,能成为大明主流思想。周梦臣即便是被粉身碎骨,挫骨扬灰,也能含笑九泉。所以关乎气学的事情,周梦臣从来是排在最前面的。

    周梦臣与吴廷翰同乘一车。很快就到了大同书院。毕竟文莺湖就在大同城东不远。

    周梦臣搀扶着吴廷翰从车上下来。吴廷翰一抬头就看见,大同书院这四个鎏金大字,已经最后两个小字“御制。”

    吴廷翰说道:“这就是当今的手笔,果然是仙风道骨,神仙中人。”

    周梦臣而今已经不是吴下阿蒙了。刚刚到这个时代,对毛笔字一点研究都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