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清丈成果

    第五十九章 清丈成果 (第1/3页)

    第五十九章      清丈成果

    自己辛辛苦苦的造出来的东西,被别人动了筷子,周梦臣第一感觉,就是想杀人。但是周梦臣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他虽然是大明官员。虽然他很缺钱。但是他毕竟不是为了这一点点钱,或者说,并没有一定要霸占工业革命带来的所有利益。

    第一,他未必能霸占得了。第二,他想要的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想要的是整个国家与文明的进步。

    而不是钱。

    如果放在这个角度来看。这个现象,或许是一个好现象。

    无他,周梦臣在官府框架之内,推行很多政策。其实一直有束手束脚的感觉。在北京更是如此,左动一下,冒犯这个。右动一下,冒犯那个。唯独来了大同之后,才有了便宜行事的自由。但是即便如此,也有很多限制的。

    但是很多事情,放在民间的话。却很宽松的。

    这并不是周梦臣胡说,而是真的。

    大明是明显的小政府。特别越往下面。越是如此。典型就是皇权不下乡。很多事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比如去年,也就是嘉靖三十一年,黄岩县为海盗萧显攻陷,也算是打响倭乱第一枪。

    然后抢劫够了就撤回去了。

    今年黄岩县决定修城墙。但是这城墙是怎么修的?县令出面召集当地大族,让当地大族出银出人。县衙派人监督。甚至连倭寇来袭的时候,站在城墙上守城的,也是各家士绅的家丁。

    官兵?卫所废弛,还不如这些家奴。

    很多事情周梦臣做起来,有很多限制。要考虑上上下下的。但是对于下面的士绅来说,在乡里之中,他就做了。官府都未必拿他们有什么办法。

    商人赚钱嗅觉是最敏锐的。既然晋商对新技术有兴趣,他们为了利益,很容易将这么多新技术推广出去。到时候,新生的生产力反而对大明朝廷造成新的危机。

    毕竟,大明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模式,根本不适合工业社会的发展。

    到时候,或许就是周梦臣回到中枢,大展身手的时候。

    周梦臣想到这一点,虽然内心之中还有一些不舒服。但是也有一些释然了。不过,想让他们卖朔州监产铁作坊。晋商也是要大大出血的。

    周梦臣又写了一封书信给殷正茂。让殷正茂就人口这一件事情,与鞑子进行交涉,又让徐渭以他的名义上书,向朝廷请粮。毕竟是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