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筹备商税

    第六十五章 筹备商税 (第2/3页)

做事,你难道不知道万两银子,是一个什么概念吗?足够数千将士打上一仗了,却是一个妓-女的身价,简直荒谬之极。”

    朔州之战,朝廷对全军的嘉奖数目也不过是五十万两上下,已经是朝廷一次大出血了,但是盐商动则万金相比,实在是不能看了。

    杨继盛说道:“周兄的意思我明白。只是,这该怎么做啊?”

    杨继盛不是愣头青。

    他是有丰富的底层生活经验,在大同又与周梦臣联手处置民政。而今可以说是一个合格的大明官僚。对大明朝廷的运作十分了解,真因为了解才知道,这一件事情有多难。

    征税这一件事情,最好征的赋税就是设卡征税。也就是清代所谓的厘金制度。但是商品税。也就是从商品出场那一刻开始,就要征税,朝廷不可能一直盯着工厂。这个成本太大。而且征税是要派人去的。这也是负担。

    人员太多,朝廷负担不起。征收的赋税,还不够养这些人。人员太少,说不定征税人员,就与商人上下其手。毕竟这商品税,不像田赋,有一个额定的赋税。其实田赋本身也没有额定的田赋,后来也是逐渐改革,才确定为额定多少,其实并不是不知道每年的收成其实不大一样,不就是比起多收那一点赋税,更担心官员上下其手,盘剥百姓吗?

    面对动态的商业数据,杨继盛只要一想这一点,就觉得头大如斗。

    周梦臣说道:“我不知道。我要是知道,还会问你吗?不过,我知道是必须找一个好办法征税,否则的话。朝廷这样的局面一直延续下去,总就不是办法。”

    杨继盛点点头,嘉靖三十二年的各种天灾人祸,将朝廷的财政危机暴露无疑。如果说之前,大明朝廷尚且有夏言的余荫。而今这一年一切都被打回了原形,即便是严嵩再怎么上窜下跳都补不上而今的大窟窿。

    嘉靖是一个何等爱面子的人,这种赎回大明子民的事情,是给嘉靖脸上贴金的时候,如果有可能的话,嘉靖岂能不做。但是朝廷是真没有钱了,嘉靖也是决计不会动用宫里的钱。

    这种困难的局面。估计是嘉靖一辈子都少用的。即便俺答兵临城下的时候。嘉靖钱财用度上虽然紧张,但也没有紧张到这个地步。

    甚至如果说朝廷是一个人的话,而今的财政状况就在宣布破产的边缘。资金链彻底断裂了。

    严嵩只能对各地的赈灾都不怎么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